在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品牌形象与口碑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关键。然而,2025年5月9日,极氪科技集团却因一场盗图风波陷入舆论漩涡,这一事件背后反映的问题值得整个行业深思。
事件起因于一位名为“阿哲的车影坊”的博主,公开指控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杨大成的官方微博账号,未经授权使用其拍摄的极氪车型照片,并刻意抹去原图水印。从法律层面来看,这种行为已明显侵犯了创作者的著作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作品自创作完成之日起,作者即享有包括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在内的多项权利,未经许可使用并破坏水印的行为,无疑是对创作者权益的严重侵害。从品牌运营角度,作为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高管账号,本应是品牌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却出现如此低级错误,这不仅暴露了极氪在内容审核与版权管理上的漏洞,更让消费者对其品牌专业性和严谨性产生质疑。
面对舆论压力,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事件发酵27小时后,以个人账号作出回应并道歉。“我来道歉,我教育规范他们一下,要尊重作者的IP。”这种处理方式有利有弊。从积极方面来看,高管个人率先表态,展现出企业对问题的重视,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公众的愤怒情绪,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恶化;但从另一个角度,这种个人化的回应方式也存在风险,容易让外界产生“大事化小”的错觉,而且没有从企业层面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和整改措施,难以彻底消除消费者的疑虑。
与以往汽车品牌的危机公关案例相比,例如某品牌曾因车辆质量问题引发争议,通过官方正式声明、召回计划以及后续补偿措施,迅速稳定了市场信心。相比之下,极氪此次的应对策略在系统性和全面性上还有所欠缺。并且,截止发稿,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杨大成的官方微博账号,也没有对此事发表任何看法,只是把涉及此事的微博删除。
此次事件并非孤,它折射出汽车行业在内容运营方面的普遍问题。许多车企为了追求快速传播和流量,在素材使用上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网络上获取的图片只要不用于商业用途就无需授权,这种错误认知导致侵权行为频发。同时,随着车企高管账号逐渐走向“网红化”,账号运营模式却没有跟上变化。部分高管账号虽然以个人名义发布内容,但实际由团队代运营,在内容审核和管理上缺乏严格规范,导致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合规性难以保障。
对于极氪而言,此次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尤为敏感。吉利计划收购极氪全部股份,推动其私有化,在此关键时期,品牌形象的任何损伤都可能对资本运作产生负面影响。品牌高端化不仅仅是产品和价格的提升,更需要在各个细节上体现出对品质和规范的追求。尊重版权、保护创作者权益,正是品牌价值观和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极氪显然在这方面交了一份不及格的答卷。
汽车行业要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必须建立完善的内容合规体系。首先,车企应加强版权意识培训,从高层到基层员工,都要深刻认识到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其次,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对每一个发布的素材进行版权溯源,确保内容来源合法合规;最后,积极与创作者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优质内容,既能满足品牌宣传需求,又能维护良好的行业生态。
车德钢总结:
极氪盗图风波虽然只是一个小事件,但它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汽车行业在品牌运营和合规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希望此次事件能成为行业的一次警示,促使各大车企更加重视品牌细节建设,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行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