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式”下滑,悬崖边缘的欧拉还能吸引消费者吗?

汽车点评AC

5775阅读

14小时前

已编辑

导读
内容由DeepSeek-R1模型生成

长城汽车旗下新能源品牌欧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销量暴跌,市场地位岌岌可危。从自废武功砍掉走量车型,到定位摇摆不定,再到技术停滞与质量危机,欧拉如何一步步走向困境?在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欧拉的未来又在哪里?或许,这一切的答案都取决于长城汽车的战略取舍。

长城汽车旗下主打女性用户的新能源品牌欧拉,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从数据来看,欧拉2024年全年批发销量仅6.33万辆,同比暴跌41.69%,成为长城汽车旗下跌幅最大的品牌。今年以来,该品牌的销量状况更是进一步恶化!

欧拉品牌长期拉胯的销量表现,引发了业界对其生存状况的担忧,曾经的女性车标杆正沦为长城汽车的拖油瓶。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这个号称最多女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到底是怎么了呢?

从增长引擎到销量黑洞

在刚刚过去的5月1日,长城汽车发布了1~4月份销量数据,其中在长城汽车2025年4月100,061辆的批发销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近30%,同比增长28.42%,但是这一销量增长的背后却没有长城新能源子品牌欧拉的太多助力。事实上,作为长城汽车唯一聚焦纯电领域的品牌,欧拉销量占比已经跌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其单月销量甚至不足哈弗品牌的零头。

具体来看,欧拉2025年4月月度批发量仅1,797辆,同比下滑61.65%,1-4月累计销量8,664辆,同比降幅达56.05%!与此同时,无论是单月销量还是累计销量,欧拉都是长城旗下跌幅最大的子品牌。以上反映欧拉糟糕处境的拉跨数据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蓬勃的发展态势形成了鲜明反差。可以说欧拉当下不仅是长城旗下形势最为严峻的品牌,更是新能源市场中的垫底梯队选手!

作为一家身上肩负着长城新能源汽车转型重任的汽车品牌,欧拉在2018年成立以来也曾迎来过高光。起初,凭借黑猫,白猫和好猫等高性价比走量车型,欧拉迅速在10万级电动汽车市场走红。2021年时欧拉迎来巅峰,当年全年累计销量达到13.5万台,同比猛增140%。可自此之后,欧拉便开启了自己的下坡路,2022年其全年销量只有10.4万台,同比下滑22.98%,23年全年销量10.85万台,基本上维持了22年的水平。24年欧拉终于原形毕露,当年累计销量仅为6.33万台,同比下滑41.69%,而按照今年1~4月份的市场表现来看,欧拉25年的销量情况应该会继续恶化。从此前的长城新能源增长引擎,到如今销量腹泻式滑坡,欧拉已然成为了长城家族显眼包。

欧拉如何葬送市场?

作为曾经的网红品牌,欧拉为何会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呢?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自废武功,砍掉走量车型。从欧拉近几年的销量表现来看,该品牌的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那么在这年中欧拉都做了什么呢?答案是该品牌砍掉了自己的功勋产品。2022年2月,欧拉以“卖的越多亏损越惨”为由停售黑猫和白猫这两款累计销量17.3万辆的功勋车型,直接导致品牌失去了基本盘。如今看来,当时欧拉高管所言的卖的越多亏损越惨的说辞难以让人信服,时至今日,A0级产品依旧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香饽饽,新品亦不断涌现,如果真的亏损,大家又为何争先恐后呢?实际上,该类产品主打的是薄利多销,而这与长城近几年所走的高利润路线背道而驰。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欧拉当时的做法有可能是为了迎合长城集团的战略。

其二,定位摇摆。战略摇摆不定一直都是汽车品牌的大忌,而在此方面,欧拉更是精准踩雷。欧拉曾以“女性专属”开创细分市场,但随后的战略混乱彻底模糊了品牌认知。2021年,官宣“更爱女人”,推出黑猫、白猫等萌系车型,女性用户占比超70%。2022年,CTO谭健提出“男女通吃”,品牌方面同步推出中性车型,导致核心用户流失。从更爱女人到男女通吃,欧拉的摇摆让人摸不着头脑。与此同时,在针对产品定位的营销上,欧拉也是屡犯众怒,其中男模热舞、“原谅绿”配色等操作被批“低俗化”,甚至引发女性用户抵制。

其三,技术停滞与质量危机。作为欧拉当前的独立产品,欧拉好猫仍搭载多年之前的技术,车机等问题频发,而且在智驾方面只提供有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等基础功能。作为对比,与该款车型同级的比亚迪海鸥已标配天神之眼C智驾系统。质量方面,根据车质网数据显示,欧拉好猫充电故障、动力电池故障投诉量同比有着显著提升,部分用户反映“车辆无法启动”“空调失灵”,以上情况无疑对欧拉品牌的形象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

车叔总结

最后再让我们来考虑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那便是欧拉还有未来吗?个人认为,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比较悲观。2025年2月,长城汽车宣布哈弗总经理赵永坡兼任欧拉品牌总经理,开启“哈弗+欧拉”的渠道整合。业界普遍认为,这一决策背后,是长城对欧拉的战略弃子倾向。或许长城短时间内不会放弃欧拉,但是各种资源和发展重心大概率不会再向其倾斜。

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1%的今天,各个新能源车企都已没有太多时间进行调整,而关于欧拉是否有未来这一问题,答案或许不在欧拉,而在魏建军的战略取舍之间。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