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 “日产即将关闭武汉工厂” 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日产汽车计划在 2025 财年内关停武汉工厂的整车生产业务,此消息一出,被部分媒体视为日产面临经营困难的有力佐证。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简单?在汽车行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全面、深入地剖析这一事件背后的真相。
实际上这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内卷堪称激烈。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的冲击下,整个汽车行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造车新势力不断涌现,销量日益攀升,即便如此,不少车企仍深陷亏损泥潭。而传统合资品牌的日子也并不好过,部分品牌甚至落寞退出中国市场,剩下的如东风本田、北汽现代等,也只能采取关闭工厂等方式曲线自救。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传统合资燃油车市场受到了严重挤压。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 年前三季度国内乘用车零售累计销量为 1557.43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713.2 万辆,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 45.8%。尽管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但燃油车在市场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前三季度乘用车零售中,燃油车占比超过 50%。不过,新能源汽车的凌厉攻势,还是让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日产做出关闭武汉工厂的决策,一定程度上也是顺应市场形势的无奈之举。
日产的反击:东风日产 N7 的上市
面对自主品牌的持续内卷,东风日产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发力。前段时间,日产与东风共同研发的首款纯电车型 —— 东风日产 N7 宣布上市。这款车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东风日产 N7 定位为纯电动中大型车,基于东风日产全新天演架构开发。从外观上看,它传承了日产经典的 V - Motion 设计,V 型灯组从正面向车身扩展,营造出无限延伸的动感;采用 “无缝一体式” 理念,无三角窗真无框车门、隐藏式门把手、隐藏式腰线和蚌式机盖,整车造型极具现代感与科技感。其长宽高分别为 4930mm、1895mm 和 1487mm,轴距达 2915mm,几乎接近于 B + 级轿车的尺寸,为乘客提供了宽敞舒适的内部空间。车内座椅为 AI 零压云毯座椅,搭载 49 个传感器,极大提升了乘坐的舒适性。同时,N7 还搭载了 710 颗高功率 LED 光源,尾部采用 882 个 OLED 发光单元,在灯光配置上也十分亮眼。
在配置方面,东风日产 N7 搭载了高通骁龙 8295P 芯片,搭配 32G 内存、256G 储存空间,为车辆的智能系统运行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它还配备了由科技公司 Momenta 打造的高阶智驾系统,具有 “城市记忆领航 NOA” 功能,在智能驾驶领域表现出色。
而最让消费者心动的,无疑是它的价格。东风日产 N7 一共提供五个版本,510 Air 版售价 11.99 万、510 Pro 版售价 12.99 万、625 Pro 版售价 13.99 万、510 Max 版售价 13.99 万、625 Max 版售价 14.99 万。如此丰富的配置,价格却做到了 15 万元以下,性价比极高。也正因如此,在上市当晚,东风日产 N7 就收获了超 1 万台订单,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上海车展定调:“电驱 + 智能” 协同发展
在今年上海车展现场,日产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明确的定调,那就是要 “电驱 + 智能” 协同发展,彻底扎根中国市场。为了表明决心,日产还推出了一款全新插混概念皮卡。
这一战略方向的确定,显示出日产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和重视。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电动化需求的不断提升,日产意识到只有紧跟市场趋势,加大在新能源和智能领域的投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全新插混概念皮卡的推出,是日产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的一次展示,也为其未来产品线的丰富和拓展奠定了基础。
此时再回过头来看刚刚宣布计划停产的武汉工厂。该工厂于 2022 年开始投产,曾是日产汽车在中国境内的重要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约 30 万辆,主要负责生产电动车 Ariya(艾睿雅)和国产奇骏(X - Trail)两款车型。
然而,这两款车型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Ariya 作为日产的电动车型,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面临着众多强劲对手。其销量不佳,导致工厂产能利用率不高。国产奇骏(X - Trail)在市场上也未能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加之品牌转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武汉工厂的开工率已跌至不足一成。为提高开工率,武汉厂从 2024 年起也代工生产合资伙伴东风汽车的电动车型,但效果依然不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关闭武汉工厂或许成为了日产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的最好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武汉工厂以外,日产还在广州、大连、襄阳等地设有生产基地。从日产在中国的整体布局来看,武汉工厂停摆或许并不会对其整体运营产生致命性的影响。相反,通过关闭产能利用率低的工厂,日产可以将资源集中到更具优势和潜力的生产基地和车型上,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运营。
武汉工厂停摆:电气化转型的开始
综合来看,武汉工厂的停摆,不应简单地被视为日产走向衰落的标志,而更有可能是日产拥抱中国电气化转型的开始。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变革加速的今天,车企需要不断调整战略,优化资源配置,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日产关闭武汉工厂,是其在面对中国市场复杂形势下做出的战略决策。通过这一举措,日产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新能源车型的研发、生产以及市场推广上,加速其在中国市场的电气化转型进程。
同时,东风日产 N7 的成功上市以及上海车展上确立的 “电驱 + 智能” 发展方向,都显示出日产在中国市场的积极进取态度。未来,随着日产在新能源和智能领域的技术不断落地,产品线不断丰富,其有望在中国市场重新找回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于 “日产即将关闭武汉工厂” 这一事件,我们应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去看待。它或许只是日产在中国市场发展历程中的一次调整,而调整之后,日产有可能以更强大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在电气化转型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