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牵手上汽,国产车崛起,跨国车企破局之路在哪?

My车轱辘

2059阅读

05-22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变革,自主品牌的崛起以及新势力们的冲击,再加上年轻一代消费者的认知转变,跨国车企在国内市场已经不如当年,过于保守的产品定义逻辑,漫长的产品更新节奏等等,导致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逐渐褪色。

打不过就加入,近日上汽集团与奥迪宣布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专注于中国市场的智能数字平台,并将基于该平台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而奥迪也成为首个和中国车企联合开发全新电动车的豪华车品牌。

毫无疑问,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中国消费者对高端智能电动车的更高期待,是促成这起合作的主要原因。奥迪牵手上汽既体现了德国品牌在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方面的开放和灵活,也反映了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突破。

奥迪看中上汽什么?

中国车企新能源技术的表现有目共睹,不仅在市场成绩上成功超越跨国车企,并且在纯电和混动方面的技术优势也遥遥领先。反观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始终难以延续燃油车时代的良好表现。

当前我国汽车市场的格局正在重塑,上汽集团与奥迪合作研发电动车的背后,与奥迪品牌电动化转型成果不显著有关。目前,奥迪在新能源车领域布局的车型有Q2L e-tronA6L e-tronQ4 e-trone-tron、Q5L e-tron等,其中表现较好的车型是Q4 e-tron,今年1-4月份总销量成绩为4970辆。

需要一说的是,奥迪品牌的纯电动车还基于大众集团品牌的4个电动车平台打造,包括J1高性能电动平台、MEB平台、MLB evo平台和PPE平台。显然,如果奥迪要壮大旗下新能源车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开发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全新平台。于是奥迪与上汽集团联手打造了智能数字平台。

作为拥有百年发展历史的豪华汽车品牌,奥迪在向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选择与上汽集团携手,正是看中上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优势和研发能力。要知道,上汽集团拥有首个自研的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星云平台,而智己L7、LS7,飞凡R7、F7、荣威D7、MG Cyberster等车型均诞生于该平台,这也说明了星云平台是一个可扩展模块化平台,可以开发跑车、轿车、SUV、MPV等车型,而星云平台的技术能够为智能数字平台赋能。

按照规划,基于智能数字平台打造的首批车型将是覆盖B级车和C级车细分市场的三款纯电动车型,新车型将配备行业顶尖的软硬件,首款纯电动车将在2025年推向市场。

跨国车企还有机会吗?

近两年我国新能源车市场迎来了高速发展,连续 9 年位居全球第一,去年新能源车产销量更是突破90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30%。进入2024年,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不断升高,今年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7%,并且有望在未来几年内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商机,任何一个跨国车企都没有理由忽视。跨国车企与自主企业牵手造新能源车,目的就是为了抢占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是,我国新能源车市场已经是高手如林,姗姗来迟的跨国车企还有机会吗?

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已经成功压制了跨国车企,并且在新能源小型车市场、主流车市场、高端车市场均密集布局了新车型,同时新能源车的价格也是不断下探,一款售价30万元的自主新能源车,在功能体验方面已经能比肩百万级传统豪华燃油车,这是跨国汽车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发展的一大阻力。

再从品牌的动作来衡量,自主车企新能源车市场领跑后,一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比亚迪、长安、五菱等品牌陆陆续续加大新能源攻势,推出新车型,其中比亚迪更是凭借强大体系力,强势进军50万级以上的豪华车市场,而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又推出新品牌,推出更亲民的新车型,所以跨国车企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处境就是前有狼后有虎,想要反超自主车企,难度很大。

当然,难不代表没有机会。国内汽车市场永远充满机遇,若未来跨国车企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纯电动车型在实力方面足够出众,未来也有希望成为走量车型。只是相比以前,跨国车企在华面临的挑战也比当年更大和更多。

在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的崛起下,传统豪车空间不断被压缩,以前一些主流豪华品牌躺平都能赚钱的日子已经不再。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传统豪强唯有积极拥抱市场环境的变化。此次奥迪与上汽的合作,是奥迪积极求变的体现,也是自主车企逐渐强大的缩影,这种深度合作的模式不仅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全球汽车制造业带来更加深刻的变革。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