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4年了,为什么我们还在买合资车

图说汽车

1638阅读

05-20

自主品牌近年来的崛起速度有目共睹,特别是自主品牌新能源,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市场占有率的快速突破,打破了合资品牌在15-20万元细分市场的统治局面,逐渐成为国内消费者购车时的首选。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合资品牌并未就此销声匿迹,即使是在2024年4月乘用车销量榜TOP10榜单上,日产轩逸大众朗逸这样的老牌纯燃油轿车依然榜上有名,很多人可能会想发问——都2024年了,为什么还有人在买合资车?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其实也不难理解,我们从4月份的销量榜TOP10就能看来,TOP10里面自主品牌占了7席,而且全是国产新能源品牌比亚迪,特斯拉Model Y、轩逸、朗逸分别是美系、日系和德系的代表,整体来看国产车已经形成了对合资车的包夹绞杀形势。

以比亚迪上榜的车型为例,从7万元的小型车海鸥到15万元的紧凑型SUV宋PLUS DM-i应有尽有,而往前倒退几年这个价位区间还是合资车的天下,如今比亚迪、长安、吉利等品牌在这个价位区间已经成为消费者的主流首选。

而再往上的15-20万元区间,比亚迪、长安系、吉利系、奇瑞以及零跑等品牌声量也越来越大,不管是凯美瑞、雅阁、RAV4还是CR-V这类标杆车型,国产品牌都有性价比更高的平替车型,其中新能源车型更是全面领先。

到20-30万元区间,自主品牌新能源对同价位级别合资车的综合领先更是很难让人找到再去购买合资车的理由。

而在一些相对小众的细分市场,如硬派越野市场,国产越野车在纯燃油和新能源两条赛道都遥遥领先,北京BJ40坦克300坦克400Hi-4T、方程豹豹5等车型不仅填补了合资品牌20-30万元硬派越野市场的空缺,更在性价比方面揭示了合资品牌硬派越野车的定价虚高。

再再往上的40-50万元区间,尽管是BBA等豪华品牌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蔚来、理想以及问界品牌强劲的后发制人势头已经开始显现,BBA用户增换购大量转投理想L9、问界M9等车型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么看下来,自主品牌已经完全取代合资品牌了,可为什么还有那么人依然在买合资车呢?

首先,合资品牌的影响力目前来看还是要大于自主品牌的。合资品牌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已有40余年,其中很多品牌都是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品牌历史的老牌汽车工业巨头,如丰田、本田、福特、雪佛兰、奔驰、宝马、奥迪、路虎等品牌。

悠久的品牌历史再加上进入中国市场较早的原因,合资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已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力,特别是70、80群体,买车部分人只认合资品牌,问就是迈腾凯思域帕萨特,不管自主品牌性价比多高、智能化多好、颜值多高都无法进入这些群体购车的备选清单。

(图源:乘联会)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合资品牌之所以能够让老一辈无条件信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主品牌起步之初发展比较粗放,外观抄袭、底盘内向、品控不严、动力拉胯、耐用性差是通病,有的品牌甚至是集所有雷点于一身,给国内消费者留下了很不好的刻板印象,甚至是“XX一生黑”,以至于后来自主品牌“改过自新”之后也没能挽回这部分消费者。

其次,合资品牌燃油车多少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合资燃油车打遍天下无敌手基本靠的就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传统三件套,时至今日合资品牌在这三大件方面依然可以说是独一级的,比如日系的省油耐用和美系的底盘调校,至少在10-15万元这个级别的市场认可度还是有目共睹的,典型车型如日产轩逸、丰田卡罗拉和福特福克斯,自主品牌同级别纯燃油车可能在动力性能和配置方面有明显优势,但是在燃油能耗和底盘调校方面依旧无法达到前述车型的水平,比如有时候我们想夸一台车的底盘机械素质时,会说“这车底盘开起来和福克斯差不多”,但绝对不会说这车开起来像某款国产车。

总的来说,合资品牌燃油车在这个仍然有人需要的年代里,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的。继续拿底盘来说,20万元级别的合资车不需要什么双叉臂、CDC、空气悬架都能搓出来整体感很强、高速稳、操控好的底盘,不管是开起来还是坐起来体验都不比一些高技术加持的自主品牌新车差,对于那些对新能源不感冒且注重驾驶感受的消费者来说,合资燃油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购车时的首选。

再次,合资品牌在豪华车市场的地位暂时无法被取代。自主新势力在过去四五年时间内迅速成长为Z世代年轻消费群体的新宠,30万元级别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果只看网上声量的话似乎大有取代BBA的势头。

不过根据乘联会的统计数据来看,其实从2021年到2024年,以BBA、JLR、沃尔沃、凯迪拉克等品牌为主的合资豪华品牌市场份额基本保持在13%左右,变化趋势相当稳定。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消费级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确实在逐年减少,2021年还是45.6%,到2023年已经跌至34.3%,而今年Q1-Q4的份额已经进一步跌至30.9%,预计到今年Q4结束,消费级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将首次跌破30%,而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升至60%左右。我们预测到2027年前后,自主品牌/主流合资/豪华品牌市场占比比例将调整至7/2/1,也就是说合资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仍然会有稳定的客源。

(图源:乘联会)

实事求是地讲,40万元以下合资豪华品牌在产品力层面已经不是自主品牌高端车型的对手,但是在品牌力和目标市场认可度方面,合资豪华品牌仍然有自主品牌无法企及的优势,这也是当下很多合资品牌车型依然热销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