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开发工程师评小米SU7争议设计点:首次造车,高分答卷

驾仕派

2894阅读

04-07

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我罕见地先给出结论:

我同意广大网友的说法,我认为小米SU7是新势力首款车中完成度最高的产品。

如果你蒙住车标,绝不会相信这是一个第一次造车的企业的作品(可能很多人会反驳说这是模仿谁谁谁,中国不是没有出过模仿者,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他们当年的车又是什么水准)。从展车的静态感知水平来说,超过了行业内绝大多数竞争对手。

从实际体验来说,小米SU7在产品本身上也有很强的细节基础,绝不是黑子口中的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未发布前,大家从仅有的几张照片或视频,从低趴运动型轿车的形容词中就推断SU7空间不大。其实大与不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我要说SU7可谓在“螺丝壳里做道场”,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它已经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

SU7几乎用了一个行业内最大的前备箱。纯电车因为没有发动机,很容易在前机舱这里留下较大空间,但并不是每一台纯电车都能把这一块做得很好,比如二十多万的汉EV就没有前备箱,二十多万的极氪007有一个聊胜于无的前备箱(几乎只能放一个LV的手提包)。

大家的争议点在于:SU7的前备箱不是一个平底,雨刮水加注口没有与前备箱做到分区。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SU7正是因为前备箱比较大,更适合放一些大或者重的物品,但是底部的支撑性并不好,用力按压后会变形,虽然PP料有一定韧性,但不能确保在长期重压下不变形。

另外我注意到SU7在空调制冷的条件下,从双叉臂附近散热相当厉害,SU7在空调使用并不长的时间下,机舱盖和前备箱都摸着有一定温度,虽然说在行驶起来后,气流也能帮助散发一部分热量,但是不能确保前备箱的材料在高温和高压力下,究竟会不会变形,同时也对前备箱储存的物品有一些考量,诸如不耐高温的物品就尽量不要长时间放在前备箱。

另外, 正是因为SU7的前备箱比较大,不是一个规则的平面,不能避免物品在里面翻滚,但是前备箱的底部和四周并没有增加缓冲材料的处理,在激烈驾驶工况下,是否有撞击或者异响还需要考量,毕竟同样价格的阿维塔在前备箱绝对平整的情况下还给了块地毯布。

在雨刮液加注口这里,其实可以稍微把开口再加大一圈,然后浇注口的沉台再稍微做深一点。加注雨刮液的时候,让人不适的液体洒落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瓶口不容易对准浇注口,所以有必要将浇注口加大;另一种就是新开的一瓶雨刮液,离瓶口太满,倾倒时还没有接触到浇注口就洒出来了,所以尽可能让它洒在沉台部分——就算真因为马大哈倒在了前备箱内,下面有个渗水口,把橡胶垫一扣,也可以马上清洁。

网上还有很多人批评SU7前排坐姿低,大家都知道海豹EV也是对标Model 3的,大家可以去试试老款海豹的坐姿,它不敢将前排座椅调太高,否则头会顶到遮阳板开车,这主要受制于低趴的A柱角度所赐,其实SU7相比海豹EV的坐姿要好;

另外一个角度,从遮阳板垂下来的位置也可以看到,在座椅上的视线几乎与遮阳板下侧是平视的——我们很多时候需要仰视看化妆镜,而SU7几乎都快平行了。向前的视角也能轻松目视到机舱盖两个前侧隆起的特征,所以坐姿并不像传言那么低。

但前排主驾在正常坐姿时,方向盘即使调整到最高位置,进出时膝盖也容易与方向盘干涉。

如果没有人提醒,你不会知道这镂空的副仪表板下面还有这么多储物结构,虽然拿取不太方便,但至少可以做到隐藏式储物,让整个副仪表板的布局不会那么零碎。(其实这底层的顶部还有储存手电的地方,没有拍到)。充电线接口也是隐藏得很深,不容易目视到。

座椅旁侧板与门板的空间非常足,手放进去后还有剩余空间,调节座椅方向一点都不局促,这一点无论是15万的银河E8还是百万的Model S都没有做到。

主驾的腰托按钮留给手指盲感的轮廓并不突出,所以对上下左右的区分并不强烈,再搭配上感官不是很强的腰托体感,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会不确定是否按准了方向。

在最近一年看的车中,很少有能够在保持后排足够空间的前提下(前排需要尽量往前一点),手套箱盖板解锁后能打开到这么大角度,并且与膝盖不干涉。

前排座椅在保持足够空间的前提下,后排在正常坐姿下,从这里可以看出膝部空间至少是超过一个手掌的距离的。脚尖勉强可以放入前排座椅底部,如果再能放进去一点就完美了,当然这对于低矮的新能源车来说是个难点。不过去隔壁看了银河E8,这个位置是完全放不进去脚的,说明小米SU7是已经尽到自己最大努力了。

即使当前排靠背调到很斜的情况下,后排的膝部依旧有很大的活动空间。

新能源车因为电池的原因,坐垫都不能做得太厚,以此来保证头部空间。小米的坐垫也不是太厚,刚开始还担心舒适感会不会太差,实际体验下来比想象中要好。因为它没有靠背角度调节,所以靠背本身就设计得比较仰,人坐进去就是一屁股到底,基本能保证整个腿部的舒适性。

但如果你是习惯性往前坐,只使用这个坐垫前面的三分之一,就容易出现不适感。

SU7这次布置了很多放伞的地方,除了门板里面,后排坐垫下方也有放伞的储物槽,这真的是独树一帜。很多人都说小米空间小,但是在这样低趴的空间内,把每一寸都压榨到极致,而且隐藏得非常好,也是很用心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SU7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做后排靠背角度调节,因为它的高位锁做在了靠背上方,一般需要做电动调节的都做在侧围侧面。

因为这个锁结构外露过长,所以在靠背上也是使用的最简单的遮蔽方案,并没有用塑料件在这里来遮羞,靠背放倒时能看见里面的发泡露出来。

SU7的前三角盖板比较小巧,几乎等同于没有,再搭配上无边框的后视镜,从A柱这边看出去视野比较通透,这点比特斯拉有优势。极氪007在这块是搞了一个透明窗。

除了空间利用得比较好以外,SU7这次的CMF(Colour, Material, Finish首个字母缩写,指的是色彩、材料和表面处理工艺)也是一大亮点。它们居然在前排几个不同的地方,可以把grain (表面颗粒/纹理)做得一模一样。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非常难,值得学习。不相信的话,你去看看极氪001的方向盘,因为中间一块黑色塑料的grain差异,瞬间把整个座舱材料质感拉低到极限。很多人会认为好内饰靠“堆料”就能达成,但其实还是肤浅了。好的材料/材质“堆”起来容易,难的是各种“大杂烩”怎么有机糅合到一起、让整体看起来协调。这考的完全就是手艺,不然的话“堆”得越多、越适得其反。

在颜色的搭配上,SU7也做得非常合理,没有一味去追求运动风,而是选择了年轻时尚潮流的定义。不论是黑白搭配、黑红搭配,还是纯黑搭配都恰到好处,没有丝毫油腻或者不搭的味道。要知道国内很多追求运动的车型,要么内饰缝线全部用红色,要么装饰板用碳纤维纹路,要么包覆部位大面积翻毛皮就来了(这里就不得不再次cue到极氪001),而小米SU7选择了更清爽的风格。

需要提醒一下的是,如果是白色内饰,可能这个无线充电部位底层的白色绒布容易粘黑色毛物。

但是这里有个细节,当你坐进座舱时,屏幕会提示你把感应车辆启动的钥匙或者卡片放在无线充电的槽内。但无线充电位置只有一个,假如有人严格按照这个操作时,就会与无线充电的需求矛盾。

关于这个1/4螺母的位置,网上的争论在于加装件是否满足碰撞法规,我更关注的是这个金属螺母压在紧绷的缝纫线上,长期压制受力状态下,螺母边缘会不会把缝线割破,这个需要等待售后市场的考验。

门内开启按钮用的特斯拉同款。

应急开关布置再次致敬特斯拉,放在了顶棚这里,所以谁说这款车像保时捷来着。

方向盘这里很多人说完全效仿保时捷,其实局部特征奔驰AMG也有,奥迪R8也有,最近媒体人疯狂安利的现代IONIQ 5 N也有。从方向盘的握感来说,软硬程度刚好适中。如果12点钟方向那个位置增加点红色或者黄色这样代表速度的高饱和色,是不是能更对味?

作为IT企业造车,软件能力是看家本领,否则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所以在车机画面上还是有很多细节体现,比如驾驶模式的个性化设置,用六边形拼图一目了然呈现各个性能的优势。充放电有更多的参数选取,语音唤醒有更多的选取模式,细节选择一目了然。

颇为遗憾的是,雷总这么崇尚实体按键,但是前机舱盖却没有一个开启手柄,要么在屏幕上解锁,要么语音操作。同时空调和座椅的细节操作界面在展车上也是需要划出工具栏再操作,或者通过语音唤醒出来,不像有些品牌直接在主界面就有快速按键。

要说SU7最大的仪式感,应该来自于这个组合仪表。当一键点火或者熄火时,这个仪表会自动翻转。很多人批评电车为啥要设置一个一键启动按钮,也许就是为了配合这个比较珍贵的仪式感吧。

SU7的杯托没有用夹持块,而是用的橡胶一体式注塑。相比带夹持块的大小兼容性差了一点,所以小一点的饮料瓶会很容易在里面东倒西歪。

小米前排主驾是可以选头枕音响的,看官方示意图是有两个音箱在里面。但实际上头枕的面积非常小,不确定是否能装得下两个音箱,就算装下两个音箱,两个之间的位置也会离得非常近,并不像常规音乐头枕的两个音箱分别放在左右两耳畔,所以我不确定音场和音质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

同样在头枕方面,SU7的后排头枕面积略微偏小,依靠时稍微一偏头就会滑出边缘。

SU7的实体按钮是营销亮点,除了屏幕下方可以加装按钮外,console旁的金属按钮和装饰板都挺有质感。但是很多人并不买账,觉得为啥要把空调两个按键放在这里,认为空调并不是高频使用项目,在行驶中几乎不会去动,通过屏幕和语音也能控制,有点多此一举,还不如留给车主自定义。但无论怎样,这金属材质无论在寒冷的冬天还是在暴晒的夏天,手感都不会太好,不要忘了提前远程开启空调给座舱调节温度。

前排靠背后有屏幕挂架用的支架开口,相比华为的磁吸门,这个多了一个推拉门,需要手动操作,不能在挂件的同时做到自动解锁。但SU7的这个槽口相比华为的做得更浅,需要结合外露的支架长度来评估车辆行驶时是否抖动(有消费者拍视频揭露华为存在抖动,拍SU7时因为人太多,并没有体验到带屏幕的车,带冰箱的车也没有体验到……)

在没有选装冰箱的前提下,console后端这个位置显得太素,也没有屏幕可以控制后排空调或者加热——虽然可以通过语音来实现,不知道非常喜欢实体按钮的雷总,在这里怎么又搞忘了。

在后排扶手上,采用了纵向杯托布置方式,不利之处是,用于肘部支撑的宽度就变小了,会依靠到电镀条上(手肘触感瞬间冰凉),假如放了杯子的话就更不好依靠。好处就是这两个杯托的位置很大,可以放很大的杯子,但跟前排一样,兼容性很差,放小瓶子可能会不稳当。

SU7效仿极氪007在顶棚上使用了皮质的拉带,但是空间很小,稍微肥厚一点的手放进去会很紧,主要原因是极氪007底部有向内凹进去的设计,但小米这里是平的。

在门板上,扶手和中插做成了一体式,R角比较大,所以扶手的宽度略微不足,不过翻毛皮的使用手感尚可。

在后备箱的地板固定方式上,SU7非常用心地设计了一个结构让你取物时可以固定住,这是很多品牌都没有的。相比奥迪A7的挂钩式,小米的少了一个步骤,不需要挂起来,只需要前后移动即可。

行李箱盖板的拉手有点“财大气粗”,做得太实诚了,其实用个无纺布织物的就行了。

在SUV的后备箱内我们经常能看见挂钩,毕竟空间比较高,但在轿车里看见挂钩的机会不多,这么矮的位置也不适合挂一些口袋。

充电口有明确的按压位置标识,好评!内置的插口共用一个遮盖,通过变换方向来实现,比较精益,但这是因为这个设计没法布置固定的绳子,不一定能保证遮盖不掉地上或者丢失。

在观察充电口时才发现小米的充电装置为啥没有看到应急开关,有懂行的朋友可以指点一下?

有网友吐槽说,SU7的三个配置,材质一样,外观几乎一样,真不好区分,凭啥卖不一样的钱。实际上你仔细观察,除了大家知道的轮毂、激光雷达、颜色、尾翼几个明显可见的特征区分外,其实还有一些区别点。

1、非MAX版本,驾驶操作踏板全是黑色的,MAX版有做电镀处理,看起来更高级。

2、非Max版本在后备箱顶端是没有音响的。

3、后备箱下层空间,非Max版本是贯穿式,比Max版本多了24L储物空间。

4、Max 版本有HUD配置。

驾仕结语

回顾一下纯电品牌中的各路豪杰——

特斯拉Model 3虽然拿下了漂亮的成绩单,但时至今日依然被各位嘲笑为“毛胚房”。

蔚来ET5&7是少有的完成度较高的纯电轿车,但那是在有两款已经成熟的SUV推出后才有的产品,可谓积累了太多造车经验。

再比如小鹏,有多少人还记得在P5和P7上市前,其实他们用了一个大多数人已经忘记的G3来过渡。

犹如老牌列强吉利旗下的首款高端纯电产品极氪001在两年多前一亮相,就出现了芯片、车机、电吸门&钥匙解锁、座椅舒适性等诸多bug,中间也火了两个月,但真正的重生其实是等到了今年的改款。

再如迪王也在自己的首款高端电动轿车海豹EV上栽了个跟斗,没有收到预期的如潮好评,反而留下了种种话柄?别忘了这款车也是对标Model 3来的,并且性能调校来自于国际大师汉斯,操控也得到了行业广泛认可。

即使犹如长安阿维塔12、岚图追光,上汽智己L7&飞凡R7在有老牌国企背书的情况下,几款轿车产品投入市场后其实都并没有掀起较大波澜。

“新能源之王”理想,则是到目前为止都不敢在纯电市场拿轿车来应战,旗下首款纯电产品MEGA虽然早于SU7亮相,然而几乎是让理想走下神坛,李厂长要走出这段阴影恐怕还得一段时日。

虽然华为在问界上风光无限,但在纯电首款轿车产品智界S7上,花粉们并不买账,华为不得不择期再次重新发布,在这里还要顺带再cue一次华为:你们看了小米SU7的样车水平,真的不会为当时M9的展车质量水平脸红吗?

从以上事实说明,纯电高端轿车市场从来都是最难走的路,没有之一。各路英雄豪杰要么在第一款车都会避开纯电豪华轿车,要么就是在碰得鼻青脸肿之后才能摸得一些门道。而雷老板在创业伊始就选择了这个最难的“雷区”,而且还大打运动风,更可谓是踏入了一场没有回头路的“雷中雷”。

但至今的市场欢迎度和数据显示,一切担忧都是浮云。可能有人还在酸或者怀疑很多展厅有效订单并不多,大多数都是作秀,但是who care呢。

摆两个事实吧。

我在展厅外观察过路人的表现,在小米展厅围墙外的大马路上凡是步行过路的都要停留拍照:哇,这里有个卖小米汽车的。我可没有见过他们在一墙之隔的理想、特斯拉、福特面前停下来哪怕多看一秒。我也没有见之前哪个逛商场的,遇见小米手机店会激动得“花容失色”。

同样的道理,这家小米汽车展厅的右边是极越,目前人气和销量并不好,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品牌,但大家一定听说过百度——我相信每一个用小米的人一定曾经用过百度的产品,百度在中国受众的消费群体可能不比小米少,而且百度也有技术和生态优势,可就是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投资的汽车,为啥目前还是这样经营惨淡呢?

这家商家为了沾沾小米的热度,找了更年轻漂亮的美女来引导,把饮料摆在了门口,逢人就送,不求你买车,就图更多人去展厅去凑凑人气,已经这样热情了,然而一个下午也没有几个人过去……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小米这次已经破圈了。再加上成熟度非常高的产品,先不说具体卖多少,就这个造车水平不得不让业内人士警惕“这次狼真的来了”。最后别忘了,最近几天北京发布和新闻联播连续为北京小米汽车站台,也应该让行业内很多品牌大流口水吧。

(END)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

驾仕派

驾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