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车换到电车开了2个月,改变了我5个认知

图说汽车

2283阅读

03-09

在2024年过年前的一段时间,小编家中有了增购车辆的需求,由于家中已有一辆油车,且有可以安装充电桩的条件,因此,考虑换一辆纯电车,在15-20万的价格区间内也是看了好多款车,最终还是选择了深蓝S7 520MAX纯电版,现在开了近2个月的时间,发现纯电车确实有5个地方改变了我的认知。

1、确实有了里程焦虑

虽然买的是520KM续航的版本,但是这是CLTC的数据,切换成WLTC后,真实的表显续航里程是424KM,首先在表显最高里程上就打了8.1折。然后现在天气还是比较冷,开着25度的1级风速除雾模式空调,最多也只能跑300KM出头一点,因此对于WLTC表显续航来说只有70%的达成率。要是对标520KM来说的话,就只有57%的达成率了,平均电耗为百公里17kWh,这还是在华东地区的南方城市,如果是在北方,那买电车之前真的是需要慎重考虑。

小编日常上下班的通勤距离为40KM,因此按理来说,充一次电跑一个礼拜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真正开起来,当续航掉到40%以下,并且临时要开一段较远距离的路程时,就会有里程焦虑了。比如说到了到了周五下班,回家就该充电了,但是女朋友临时起意要去25公里外的餐厅吃一顿饭,这时候就要感到汗流浃背了,尤其是在返程的时候,会很频繁的关注还剩多少电量,就害怕趴窝在路上。毕竟现在的新能源车技术还未成熟,充电跟加油比起来确实太不方便了,这是在开油车的时候,完全不会有的心态。

2、增加了出行半径

作为一个标准的打工人,以前对于油价的涨跌还是比较关注的,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由于小编此前开的也是SUV车型,油耗是比较高的,基本上都是在百公里8.9L左右,基本上是7毛钱左右一公里。因此,在开电车之前,超过10公里的范围都要考虑一下我真的是非去不可吗?

然而在开了电车之后才发现,充电是真便宜啊,家用充电桩的电表在夜间10.00-早上7.00之间的电费是0.38一度,百公里17度的电耗,那一公里的电费也只有不到7分钱,开100公里也才7块钱。以前加满一箱油要300多,现在充一个月电才100多,所以没有了油价的束缚,真的会增加出行距离,以前要考虑一下再决定去的地方,现在变成了说走就走。

3、驾驶体验好

在拥有自己的电车之前,开的比较多的就是那些新能源共享汽车了,比如北汽新能源EC、奇瑞小蚂蚁这些,哪怕是开这种小的电车,加速也是杠杠的,在红绿灯的起步阶段,这些小电车的加速能力超过了90%的油车。在驾驶体验感上,电车确实要好于油车,加速非常平顺,几乎没有任何顿挫,油门响应非常灵敏,基本上就是踩多少有多少,推背感十足,这不就是油车所穷极一生追求的东西吗?

现在有了电车之后,油车已经完全吃灰了,在买车之前想的是市区通勤就用电车,开长途就用油车,但是实际买了之后才发现,基本上没有开长途的机会。对于普通的打工人来说,真正尝试过自驾游出省的都很少,更别说跑长途了,而且随着充电桩更加普及,后续油车还能不能派的上用场也不得而知了。而且上车也不用点火,下车也不用熄火,手刹也没有,现在再开油车,停好之后就会直接下车,走出一段距离的时候听见发动机声还响着才会折返回去熄火。

4、科技感确实强

小编购买的深蓝S7 520MAX智能化配置并不是很丰富,辅助驾驶也比较有限 ,但是对于一名油车老车主来说已经很新鲜了。理想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在吐槽它的空调、彩电、大沙发,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引领了新能源车的发展方向,现在开个车出去没有个大屏幕,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讲了。以前我们所不屑一顾的可以在车里用屏幕看电视,在亲身体验之后,确实“真香”了。

而且相较于以前都是实体的按键,语音操控是要方便一些,对于一些车辆的基础操作,一句话就能完成。强大的车机系统让手机蓝牙也下岗了,除了接打电话以外,基本上用不到蓝牙了。以前开油车的时候,坐上车要先打开音乐APP,开好导航放在手机支架上再出发,现在这些操作通过车机就能完成,确实更加便利了。

5、担心它会坏

现在的新能源车相较于以前的传统油车来说,更像是一个电子产品了,然而目前大众对于电子产品的刻板印象,就是容易坏,或者是万一坏了该怎么办,这也是成为电车车主后小编的真实想法。在开车开着开着就会想,万一车机系统死机了怎么办,那这辆车是不是就废了,要是按键开门失灵了怎么办,那我待会怎么出去等诸如此类的担忧,这是在开油车的时候不会有的想法。

现在这辆车行驶了近两个月,确实已经出现过了问题,由于新能源车都是有蓝牙钥匙的,因此车钥匙都直接放在家里不带了,但是某一天的早上,蓝牙钥匙失灵了,站在车旁却感应不到,无法解锁,用了网络连接打开之后,又显示车内没有蓝牙钥匙无法启动,对于一名还没熟悉这辆车的新车主来说顿时就手足无措了,接下来拨打了客服电话才知道打开手机APP拖到后面有一个无钥匙启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启动了车辆。其他的小毛病或多或小存在,然而这个问题是我目前为止印象最深刻的了。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