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枪匹马顶不住了?奔驰宝马携手共建充电网络

汽车点评AC

2430阅读

2023-12-08

“电动化转型成本巨大,靠车企单打独斗难以应对,大家必须要联合起来才行。”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曾说道。

于是乎,奔驰和宝马这两家百年敌手,又牵上手了。

近日,华晨宝马与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宣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以50:50的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至2026年底,该合资公司计划在中国建设至少1000座超充站,约7000根超充桩。首批充电站计划于2024年起在部分重点城市开始运营,后续充电站建设也将覆盖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并且还会向其它品牌开放。

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各家产品所拥有的技术已是大同小异,同质化非常严重,所以在大家的产品力都大差不差的情况下,拼服务便成了提升销量的主要手段。

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纯电车的使用痛点还很多,其中充电慢、充电难最让人头疼,虽然我国的充电桩数量基本上已经问鼎全球,但与此同时,纯电车销量也在爆发式增长,从而导致车桩比依然不能满足人们的充电需求。除此之外,电池技术的发展也逐渐进入瓶颈期,短期内并不能大幅提升续航能力,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纯电车的车主也只能局限于短途出行。

那这样一个局面,也并不利于车企推广自己的纯电产品,但是解决充电难的问题,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公共充电桩的建设,大锅饭虽好,但如果能有小灶,那体验就会是另一个量级。

理想汽车CEO李想曾指出:“随着电动车的保有量增加,公共快充的体验是会持续下降的。能够稳定地解决最基本的充电体验,是销量核心的基础。”蔚来总裁秦力洪也表示,“认真做电动车的公司,还是要自己布局充电桩。”

根据数据显示,蔚来充电桩已突破2万根,是中国市场建设充电桩最多的汽车品牌,换电站也突破了2100座,而理想也在加紧布局超充站,力争2023年建成约300座超级充电桩,而小鹏也已布局了超过1000座充电站,特斯拉超充桩也遍布全国各地,而基于自建充电桩的优势,他们都直接获取了一部分忠诚用户,所以,这对其他车企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和卖点。

然而,作为豪华品牌的奔驰和宝马在这一点还处于落后地位。

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奔驰的公共充电服务已接入全国超50万根公共充电桩,覆盖340多个城市及“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今年10月,首批奔驰超级充电站才在成都和佛山落成并投入使用。

而宝马这边,截至2023年10月,宝马也仅在已有的600家宝马授权经销商处配备了充电设施。同时,它自建的超级充电站,也才覆盖了9个城市,预计到年底才能建设约50个站。

不难看出,虽然奔驰和宝马,都已经大范围接入了公共充电桩,但是作为一个豪华品牌来讲,跟大伙抢大锅饭吃,难免有些跌份儿,并没有让车主得到豪华品牌该有的尊贵体验,豪华属性也随之被逐渐削弱。所以自建充电桩,对于它们来讲已是迫在眉睫。

但是,自建充电网络也是相当考验资金实力的,并且盈利周期还很长,所以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利用率,对外开放和组团作战成为不少车企的选择。

而为什么奔驰会和宝马牵手,却丢下了奥迪,毕竟BBA同属德系豪华品牌,在外界看来,BBA强强联合,可能效果会比BB合作更理想。

但是,从它们的过往来看,奔驰宝马可谓是友谊深厚,而奥迪却一直在单打独斗。

2019年,时年66岁、执掌戴姆勒集团长达13年之久的迪特·蔡澈正式退休,卸任戴姆勒董事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全球总裁职位,宝马官方还特意制作了一则短片致敬蔡澈。从而引出了后续的有趣互动,宝马中国官方微博表示:“奔驰一生,宝马相伴。”而奔驰中国官方微博毫不吝啬地进行转发,并称“宝马相伴,奔驰一生。”

而面对它俩的甜蜜互动,奥迪中国则发表评论称“还是独处更适合我。”

除此以外,在世界杯赛场之外,奔驰宝马也联手为德国队送出了祝福,宝马称“敬友谊,为悍将,共喝彩”,奔驰称“共把盏,齐上阵,同进退!德系战车两强合璧,剑指前敌”。并且双方在海报下方都打出了“we are one”的字样。

当然,除了这些,奥迪似乎也不用与之合作,因为背后有大众集团撑腰。其依托于大众集团这个强有力的后盾,其在国内已经拥有了超过2000座充电站,分布在全中国超过200座核心城市中,其中包含400座奥迪品牌充电站,282座保时捷品牌充电站,1341座开迈斯充电站,而这个开迈斯也是属于大众旗下充电服务品牌,预计到2025年,奥迪可能会提供超过2万根充电桩。如果论销量,奥迪可能会稍逊一筹,可论充电网络的建设,奥迪已经遥遥领先了,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因此,奔驰和宝马不是不带奥迪玩儿了,而是奥迪不带他们玩了!

不过,此次奔驰宝马的合作,也不一定会掀起多大风浪 。

一方面,在2019年,双方就有过合作,当时号称要联合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并计划在2024年推出拥有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车型。不过,在签署合作协议不到一年后,双方就宣布中止了合作计划。官方给出的回复是“考虑到建立共享技术平台所涉及的费用以及商业和经济状况,彼时并非合作的好时机。”

而这一次的合作,同时是有着潜在风险,双方各持股50%,也就意味着,双方一旦有不同意见,就很容易出现僵持的局面,无法快速做出决策,那届时也极有可能重蹈覆辙,一拍两散。

车叔总结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自主品牌也在不断崛起,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已是遥遥领先,同时还在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不断冲击传统豪华车领域,不断蚕食奔驰、宝马的市场份额,豪华车的品牌效应也随之减弱,以至于让它们由原来燃油车时代的引领者,转变成了新能源赛道的追赶者。

或许对于双方来说,在新能源浪潮里,不掉队的正确姿势,就是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吧,但坦白讲,疆域辽阔的中国,仅仅布局7000根超充桩,简直是杯水车薪,好在后期会对所有品牌开放。所以,宝马奔驰的合资公司是兴还是亡都无所谓了,只要桩子能留下就行。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