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东京车展 猜猜哪些车日后有望进入中国

GIE_EXPO

3027阅读

2023-10-31

2023年东京车展于10月25日在日本东京开幕,东京车展是世界几大知名车展之一,和北美车展、日内瓦车展等齐名。作为和中国关系紧密的日本汽车工业,未来将会有哪些新车有望进入中国呢?在中国表现又会如何?

全新丰田普拉多

第一款要介绍的车肯定是全新丰田普拉多,在中国传出停产的消息后,丰田普拉多、三菱帕杰罗、JEEP切诺基等都逐渐退出了中国市场,这也给中国硬派SUV留下了很多机会。这次新款丰田普拉多有望在中国上市,并由一汽丰田进行合资生产。

新车基于TNGA-F平台打造,外观上是目前流行的“方盒子”造型,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925/1980/1870mm,轴距为2850mm。车展上,展车采用了半幅方向盘,预计日本本土车型可能会配备丰田线控转向技术,但是国内应该不会采用。内饰的设计多以平直的线条为主,保留了多处的实体按键,机械交互感极强。

该车将会搭载一台2.4T涡轮增压发动机,并且搭载轻混系统,系统综合最大功率为330匹马力,匹配8挡手自一体变速箱,海外还会提供2.8T发动机以及2.7L V6动力系统。目前同系列车型在北美地区售价在5万美元以上,约合人民币37万元左右,但是在国内市场预计会达到45万以上。如果是这样的价格,再次回到中国市场,恐怕销量不会很高。毕竟没有双擎混合动力,面对国内强大的新能源越野车,恐怕唯一的信仰也会被加价磨灭。

本田Prologue

本次车展上展出的本田Prologue是一款接近量产的原型车,很快该车型就会进行上市,这是本田一款纯电SUV车型,从外观设计上来看,有很多地方酷似本田e:N纯电系列的设计风格,所以车德钢猜测该车很可能会以e:N系列的命名进入到中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该车型是基于本田和通用合作开发的奥特能平台打造,此前本田曾发布过在中国的产品计划。计划在2030年之前将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的销量占比提高到40%,在2035年达到80%,在2040年达到100%。根据这个信息,本田将会加快新能源产品的规划。

本田Prologue的长宽高分别为4876/1988/1643mm,轴距达到了3093mm,定位中大型SUV,是典型的短车长长轴距纯电设计风格。动力上,将会提供288匹马力的四驱车型,续航里程大约300英里,约合482公里左右。

宝马iX2

本次车展上,宝马iX2量产车首秀,和宝马其它的燃油纯电共享平台车型一样,宝马iX2的外观也和全新X2的外观十分接近。外观采用了i系列标志性的放射状“双肾”装饰板。由于是运动定位,所以宝马iX2采用了倾斜角度非常大的溜背造型,轿跑SUV风格。车尾的造型比较平直,显得有些单调,尾灯非常的突出。

车内的设计和现在的iX1十分接近,毕竟如今宝马也是进入到了“大联屏”时代,但是有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设计问题,就是iX1上面仪表板的视觉重心偏移问题,虽然仪表显示的数据是对正驾驶者的,但是屏幕的边框非常贴近方向盘中心位置,给人一种偏置感,iX2上面依然没有改过来。说句题外话,这屏幕左右再长10厘米,真就那么难吗?

目前iX2 XDrive30提供的是前后双电机,最大马力313匹,最大扭矩494牛·米。动力系统和目前华晨宝马iX1相同,预计续航里程可能也会在450公里左右。同时现场也亮相了宝马X2车型,但是动力方面还要看未来的中国车型调整。总之单从iX2来讲,估计很难受到中国市场的青睐,毕竟外观和内饰设计不太符合国人审美,另外450公里左右的纯电续航确实在今天的国内市场,有点一般了。

丰田兰德酷路泽Se

本次车展丰田的展台展出了很多概念车型,但是兰德酷路泽Se不同于其他概念车,可以说从命名就能看出来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将是丰田未来的中大型纯电SUV。而且将会和现在的兰德酷路泽车型一样,成为电动产品序列中的“硬派越野车”。

当然除了产品规划,我们也能从概念车的外观设计上看出一些丰田的未来,比如说近似科幻的外表,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和大量直线的应用,展现出了未来丰田对于硬派纯电SUV的设计理念。而且虽然是概念车,但是这款车型是在丰田未来纯电产品规划序列中的一员,所以可能未来三年内就会上市。

另外丰田在现场还展出了多款概念车型,从外观设计来看,基本上能看出些端倪。未来丰田的纯电车型将会采用封闭前脸,大量的直线造型,发光LOGO,以及极窄的车灯灯组,C柱以后将会呈现上下缩紧的造型,部分车型会采用双色设计。

车德钢总结:

这次的东京车展主要是以概念车为主,以丰田为首的多家日本本土车企发布了大量的概念车,而且这些概念车大都以纯电为主。值得注意的是,丰田、本田和日产发布的概念车,基本都符合此前公布的新能源战略计划,所以这些概念车并不是单纯的技术展示,而是会在未来2-3年实现量产的车型。由此可见,日系品牌已经大力发展纯电车,打算在未来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持续竞争。那么大家说,未来的日系品牌还打得过中国自主品牌吗?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