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通用中国总裁柏历:油电同智,不唯销量论英雄

My车轱辘

1867阅读

2023-07-06

今年前五个月,国内乘用车累计销量763.2万辆,同比增长4.2%。在全球汽车市场逐渐复苏的大环境,中国市场的表现算得上优秀。同时,中国市场显露出来的巨大增长空间,无疑为众多车企提供了丰富的生存土壤,扎根于中国近30年的通用汽车坚持长期主义,更是胸有成竹。

6月29日,My车轱辘在通用汽车中国总部对话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柏历,其透露了更多通用在华新车计划、战略布局和对于中国市场的长远思考。

通用汽车全球执行副总裁兼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柏历(Julian Blissett)

设计、技术创新,打破产品同质化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能源汽车大潮,通用汽车针对中国市场加大了纯电动车型的投放,从凯迪拉克锐歌到近期上市的别克E5、E4等车型,以及奥特能超级工厂的落成与投入使用,见证了通用造车思路的转变。

比如在设计层面,通用汽车中国前瞻设计中心焕新升级后,更多年轻人员加入,引领通用汽车创新设计。此前公开亮相的Proxima项目,就是通用汽车新生代设计师和Z世代汽车用户的共创之作,帮助通用汽车与中国未来的电动车消费群体建立情感连接。

柏历认为,中国市场的纯电动车同质化现象明显,而消费者需要的是与众不同的产品。以通用汽车近期推出的纯电动车为例,凯迪拉克锐歌和CELESTIQ、GMC纯电悍马等车型的设计非同凡响,引人注目。

另外,中国消费者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度较高,这也迫使跨国车企要在技术层面积极升维。柏历表示,通用汽车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人机交互和智能座舱产品。以别克ELECTRA E4和E5为例,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深度参与了这两款车型的工程、软件和智能座舱开发。而凯迪拉克品牌车型的智能座舱、网联技术和屏幕分辨率傲视同级。

柏历总结,设计与科技相得益彰是我们打破产品同质化的关键。

新车计划曝光,雪佛兰将推全新车型

对于通用汽车来说,中国市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包容度,而新车则是吸引消费者关注的重要手段。今年上半年,凯迪拉克全新CT6、XT4、GT4三款车型以及别克新款君越等,搭载了包括Super Cruise和VCS智能座舱在内的先进技术。柏历强调,以“油电同智”为目标,使燃油车消费者享有与电动车同等智能化的用车体验。

不过,相对于别克、凯迪拉克品牌,雪佛兰今年上半年的动作较少。柏历透露,雪佛兰未来在中国面向新能源与燃油车市场都将推出全新车型。另外在纯电领域,参考通用在北美发布的兼具动感特质和实用性的Equinox EV和Blazer EV,可以感受到通用在设计与产品规划方面的思路。

至于当下大火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柏历则是认为,从中短期来看,插电混动车型的存在有着现实意义;长远来看纯电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解读后不难发现,通用更着重于纯电动车型的研发。其中凯迪拉克品牌作为通用汽车旗下电气化转型的先锋,将主要针对豪华车市场;别克品牌的纯电产品将面向主流大众市场;而雪佛兰品牌也将很快推出全新纯电动车产品。三大品牌各司其职,通用汽车计划不断加大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各大品牌未来都将推出强大的纯电产品阵容。

不唯销量论英雄,柏历公开表态

关注通用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难看到步入2023年以来,通用旗下三大品牌在终端承压较重。尽管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在中国有着很深的市场根基,品牌口碑亦有不错的基础,但“内卷”的汽车市场没有给出一丝喘息的时间。只要落后,就很容易被对手超越。

对此,身居高位的柏历也难以回避棘手的销量现状。他表示,汽车行业既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也是工程技术密集型行业,规模化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者必须平衡多个维度的指标,我的职责是平衡短期收益和长期发展潜力。

事实上,通用在研发、渠道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一直领先同行。从投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Momenta,到设立道朗格高端进口业务,以及对通用汽车中国前瞻设计中心的焕新升级和团队扩容等等,通用前期的投入并不小。但柏历认为,今天的收益是为了明天的投资,即使投资收益可能需要几年后才能得以体现。企业不仅要在竞争中立足也要基业长青,实现可持续增长。

站在当下,通用汽车不唯销量论也算是“人间清醒”。毕竟在中国市场沉浮20多年,通用汽车并不是首次面对转型难题,深化本土发展、坚持长期主义,一步一步走更显扎实。

上百个汽车品牌混战其中,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一点也不小。尤其是“新四化”汹涌而至,将不少知名车企都击倒在电动化之下。不过,通用汽车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对中国消费者的深刻洞察,依旧是行业的引领者。
正如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柏历所说,“我们必须保持判断力、创新力、定力,才能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长期立足,实现可持续增长。”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