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再好,仍难掩保时捷隐忧

汽车网评

4.4万阅读

2023-03-16

作者/编辑:谢多勒

中国已经连续八年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保时捷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纪录。其中营业收入达376亿欧元,同比增长13.6%;营业利润68亿欧元,同比增长27.4%;销售回报率提升至18%,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净现金流达到39亿欧元,同比增长5.4%。

然而,表面数据亮眼的财务报表,难掩保时捷在华的隐忧。虽然保时捷表示中国第8年蝉联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但是这个品牌在华的成绩也出现了异样的变化,2022年共交付新车数量同比下跌2%至9.33万辆,而中国也是保时捷在全球唯一下滑的市场。那么一向深受热捧的保时捷,为何销量成绩踩住刹车了呢?

最好赚的市场,也是最失意的市场

定位豪华品牌,保时捷在市场一向不缺拥趸,此前的产品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放眼全球汽车市场,这个品牌的产品确实很受欢迎,保时捷2022年全球交付量达到309884辆,同比增长2.6%。其中Cayenne的需求依旧高涨,共交付近96000辆新车,同比增长15%;Panamera的交付量也超过34000辆,同比增长13%;经典跑车911也再创佳绩,共交付新车超40000辆,同比增长5%。

但是细心的朋友应该也发现这份成绩单的问题,保时捷隐瞒了Taycan、Macan等其它车型的交付数据。虽说家丑不可外扬,但保时捷此举反而更引人猜测。尤其是作为保时捷的入门级产品,Macan却没有帮助保时捷扩大销量基础,是不是说明了其部分市场份额已经被其它品牌车型抢走?这一讯号不容忽视。

而从保时捷公布的数据来看,至少Taycan车型在全球市场的交付量有所下跌,2022年,保时捷共向全球交付了34,801台Taycan,同比下滑16%。

回到国内市场,去年保时捷的成绩下跌,还是在降价促销条件下得到的成绩。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保时捷的终端售价开始走低,到去年年底,Macan车型已经接近8折,Panamera和Cayenne车型也有10%左右的优惠幅度。这种情况下,保时捷的全年销量却走低,如此“反常”的表现,不禁让人有疑问,保时捷这是怎么了?在全球最大的市场都混不下去了吗?

事出必有因,一切咎由自取

对于保时捷在华销量下跌的原因,官方曾表示新冠疫情、供应链、物流等不利因素影响,但实际上,保时捷自身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去年上半年,保时捷陷入舆论漩涡有关,这被评为保时捷在中国耕耘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之一。

事情起因是去年年初交付新车时,部分车型本该标配的电动转向柱被承诺只能后期补装。但签署协议数月后,保时捷单方面表示取消后补电动转向柱,只能补偿代金券。一时间,保时捷涉嫌销售欺诈冲上了热搜,引起较大的负面评价。

其实消费者可以接受延期交付,也能接受车辆在交付前被明确告知暂时不安装电动转向柱,只是不接受车企在没有告知消费者的前提下自行减配,或者在交付后做出一些自毁契约的行为。对此,车主愿意理解企业是情分,不理解是本分。

更让中国消费者不满的是,保时捷公然玩起了双标。据悉,国内的保时捷产品除了保时捷Taycan标配电动调节转向柱之外,其他车型均为手动调节转向柱,且不能选装,而保时捷美国官网则标注了Panamera的部分车型搭载电动转向柱,未搭载的车型也提供选装。

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补偿,仅是只能用于售后的2300元代金券,并表示无法提供电动转向柱的加装服务,而对于美国消费者,保时捷提前给车主发送了邮件通知,同时给予了5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100元)的赔偿,并无任何限制使用的条件。也由于区别对待中美两国的消费者,保时捷的口碑再度崩坏。

不仅如此,对于转向柱减配一事,保时捷的回应似乎也没有太多诚意,事情发酵多日后才发布《保时捷中国致车主的一封信》,并且只放在官网不显眼的位置。显然,这份迟到的声明并未给保时捷挽回好评,作茧自缚的保时捷在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负面漩涡。这为销量下跌埋下了隐患。

无疑, 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和信任度一旦下降,企业只会穷途末路。理应珍惜中国市场的保时捷,为什么在处理这一类事件时并没有给出一个让中国消费者满意的合理解决方案 呢?否则,估计保时捷在华的销量不会出现下跌的局面。

汽车网评:虽然保时捷在全球汽车市场依然取得佳绩,同时在中国市场也有最大的用户群体,但是经过转向柱事件后,估计很多人对保时捷已经失去了信任度。如今,保时捷对其最大单一市场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已经是众所皆知的事情,未来,保时捷能不能在华迅速恢复元气还是未知数。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