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深汽车媒体人聚焦3·15

为了让读者多维度了解新品牌、新车型以及全方位了解车辆性能,我们邀请国内资深汽车媒体人,从客观、中立、第三方视角点评,为读者带来理性、全面的车型解读,让消费者更加深入了解自己中意的车型。本期让我们聚焦车市“3·15”。

本期聚焦:新能源汽车成投诉重灾区?

如今,新能源汽车风头正劲,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中消协曾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步推广、保有量持续增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投诉量也大幅提升,并呈现举证难,维权难的特点。新能源汽车主要存在交付延期、续航缩水、虚假宣传等问题。一年一度的“3·15”即将到来,新能源汽车消费乱象有哪些,消费者怎样避免踩坑?本期《海岛车评》资深汽车媒体人给消费者提个醒。

 海南交通广播《汽车天下》主持人炜枫

有了激光雷达,也得有相匹配的驾驶辅助系统

今天来说说新能源汽车中的激光雷达。不知从何时起,每颗成本近万元的激光雷达就成了国内新势力造车品牌的脸面。虽然激光雷达对各种路况的探知能力很强大,但要发挥出它的效果,还要依赖相匹配的高阶驾驶辅助系统。目前国内不少新能源车企先把激光雷达装上车,然后再开发相应的驾驶辅助系统。消费者就在这空头支票中苦苦等待系统升级推送,有的一等就是一两年,有的即使等来了系统升级,也与激光雷达匹配度较差,造成激光雷达装在车上形同虚设。

消费者购车时最好看清楚有激光雷达的同时是否有相匹配的驾驶辅助系统,如果没有,就不要急于为激光雷达买单。

汽车网评主编李文健

新能源汽车维权难,消费者需擦亮眼睛

一年一度的“3·15”即将来临,之所以能被广大群众长期关注,是因为民众的维权之路确实艰难。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大,关乎新能源汽车维权的问题也急剧上升,新能源汽车一度成为投诉重灾区。

仍记得当初,新能源汽车自燃现象频发。很多时候,车主只能自认倒霉,因为维权之路满是荆棘。

如今,诸如此类的新能源汽车维权现象已越来越多,比如续航虚标、虚假宣传、捆绑销售、延期交付等,让不少车主对新能源汽车失去信心。因此,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时,不要盲目跟风,要自己了解清楚具体的产品以及品牌的经营情况,最好进行多家对比,从而避免踩坑。同时,更要擦亮眼睛,考察一下这个品牌的核心技术以及服务保障。

青橙汽车总编辑程文兵

购车需谨慎,尽量选择大品牌

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后,很多人遇到了状况,如未充电状态下自燃、续航里程虚假宣传、交付提车加价延期、充电桩区别对待、无法兑现承诺的售后服务等。

针对此类问题,消费者一方面可根据法律法规进行维权,如新版《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中将新能源车的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等专用部件质量问题均纳入三包退换条款,并增补了售后服务方面的内容。对消费者的维权在法律层面提供了一定支持。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之前需谨慎,尽量选择一些大的品牌以及城市新能源车保有量多的品牌,因为它们有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消费者也能多一份保障。

海车汇创始人李建智

拒绝“佛系”购车,理智选择

如果说在汽车行业什么话题是比较具有争议性的,我想非新能源汽车莫属。近年来,车市的新能源汽车可谓多如牛毛,投诉问题也是数不胜数。从各种自燃到各种维权,让人唏嘘。曾经一度热情高涨的新能源车企,如今不得不面对现实: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越快,所暴露的问题就越多。消费乱象也数不胜数,例如:价格较高、捆绑销售;充电基础设施不足;行驶里程有限、续航虚标;电池衰减过快,维护保养成本较高等。

消费者在买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品牌和性价比,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品牌较为分散,消费者需特别关注知名品牌的口碑,同时也要关注车型的性价比;二是了解补贴政策,不同地区的补贴政策不同;三是多了解车辆保修和维修情况,尤其需要关注电池的保修和寿命问题;四是注意充电设施的问题:新能源车的充电方式对日常使用至关重要,需了解相关充电设施的覆盖情况和充电速度,以便做出更明智的购车决策。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