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EV5用18万做到720公里续航,这是电池原因,还是技术原因?

郑谊

2153阅读

05-13

近日,起亚携全新电动化技术、全新产品等阵容亮相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本次车展上,起亚电动化转型的重磅车型EV5及全球热销的入门级SUV索奈均有登场。

其中续航720公里的EV5备受关注。因为纯电动汽车的续航已经到了瓶颈期!用户期待的纯车1000公里续航,并没有普及。现如今300~400公里续航是入门,500~600公里续航就是主流,700~800公里续航就是高端。他们也基本对应着10万内的市场,20万级的市场,和30万以上的市场!而纯电动汽车赛道也从最初的拼电池容量大小,转变为拼智能座舱、拼算力、拼智驾,续航反而已经不是厂商最关心的问题了。

但真实的情况是,长续航仍然是用户出行的刚需,消费者对纯电里程的焦虑依然存在。在当下电池容量大小就约等于续航里程长短的现状下,想要长续航就得用大电池,用大电池就得高成本,高成本用户买不起,买不起就没有市场,从此成为恶性循环。

因此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从电池容量的大小入手,而是需要更先进的技术!起亚EV5 720长续航版起步价18.48万元起,几乎是消费者可以买到的续航里程最长的纯电SUV!别说对比合资品牌,就是在自主品牌面前也不落下风!

增大电池,减轻重量,是长续航的基础!

所有人都知道大电池是长续航的保证,但是汽车品牌不会无限制地增大电池容量。一方面是考虑成本原因,另一方面则是考虑重量,电池越大就越重,越重就越耗电,还会给悬架、轮胎、刹车带来负荷,得不偿失。所以增大电池和降低重量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两个难题。

为什么起亚EV5能实现同级别车型中最长的续航?这当然与起亚不计成本地使用了大容量电池有关。而另一个被忽视的地方,是起亚EV5的轻量化!通过E-GMP平台先进的PE系统,缩小了整体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各零部件间能量传递,并通过电机尺寸的缩小和轻量化设计,实现更轻的重量。这一增一减,让EV5在续航里程表现上,甩开对手一个台阶。

先进的平台和三电技术,是续航的保证!

除了电池和重量,影响续航的另一个因素是看谁“省电”!在电动车时代,车载冰箱、空调、大屏都是耗电大户,并且冬季低温状态下电池衰减,续航缩水更严重,所以只有大电池是不行的!

对此,起亚EV5通过热泵空调系统,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耗电量。通过第二代电池智能温控系统,让电池更耐低温,也更省电,充电更快。通过5级可调的智能动能回收系统,让车辆在下坡或减速的时候,为电池充电。

再加上E-GMP平台本身具有的技术先进性,让EV5成为同级别车型中耗电最低,充电最快,极速最高的车型。

EV5出口海外,有全球车的安全和环保标准!

起亚EV5死磕三电技术,做最长的续航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全球市场。目前,国产EV5已经出口澳大利亚,澳大利亚44%的国土面积都是荒漠,没有长续航和过硬的品质肯定是不行的。

同时全球化的车型,还要满足世界各国的安全标准和环保要求。起亚EV5全系标配7安全气囊,是同级产品中最多的。高强度钢占比73.6%,超高强度钢占比50%。还搭载了同级别最多的ADAS驾驶辅助配置。安全性不仅满足国内中汽研和中保研的碰撞测试要求,还能满足欧洲,和美国更严格的碰撞测试要求!

在环保方面,国外比国内的要求也更严格,EV5采用了同级独有的再生聚合物、无苯涂料、生物基聚合物(甘蔗)、生物基合成皮(玉米&大豆)、再生PET织物、生物基合成泡棉(植物油)等等在内的10项健康环保材料,同时应用干燥抑菌程序,能减少空调异味,确保车内空气健康清新,带来更加健康、舒适且温暖的座舱环境。

EV5生在中国,有新势力的科技潮流!

当然,中国市场的电动车,消费者更关注的是智能科技配置,甚至冰箱、彩电、沙发都成为了买车的标准!对此,起亚EV5也是同级别车型中少有的搭载冰箱的车型。还拥有27英寸的连体大屏幕,新一代ccNC智能互联系统,同时支持百度carlife 和苹果无线Carplay,还搭载了车机版微信和30余款实用APP。在同级别的纯电动汽车中,也是最领先的。

不仅如此,前排座椅采用了连体沙发设计,驾驶席零重力舒压。可以说是,加热、通风、按摩、腰托、腿托全都有了。所以,冰箱、彩电、大沙发,起亚EV5也是同样不缺!

再加上前备厢大空间、后排座椅放倒纯平、对外放电功能,也极大拓展了用户的用车场景。城市通勤,户外郊游都不在话下。

总结:

目标是攻占全球市的起亚EV5率先在中国生产,并在中国上市。可见起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不仅如此,国产起亚EV5出口到澳大利亚后,售价约7万澳元,约合人民币33.5万元,在当地对标特斯拉model Y。而国内市场才14.98万起,仅是海外市场一半。720km长续航车型18.48万起,也非常有性价比。

所以,如果你想买一款全球品质的高性价比长续航纯电动汽车,起亚EV5是绝对不能错过的选择。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