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2023财报解读,价格战这么狠,营收何以快速增长?

My车轱辘

1712阅读

03-31

2023年是中国汽车产业丰收的一年,产销双双超过3000万辆,出口量也超越日本登顶全球第一。火热行情之下,不少车企的销售规模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在各大车企都在打价格战的情况下,卖得好就过得好吗?

每年3月的财报季是检验一众上市车企的真正时刻,谁喜谁忧,谁赚谁亏,均能通过财报数据一览无余。近日长城汽车公布了2023年财务报表,全年营业总收入1732.12亿元,同比增加26.12%,并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48.34亿元,同比增长7.98%。通过这一连串财务数字,可以窥见这家老牌中国车企顽强的发展韧性。

营收与销量稳增长

2023年对于长城汽车来说,其实并不容易,因为随着国内汽车市场新能源转型步伐的加快和竞品车型的增多,长城汽车在市场上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面对比亚迪、吉利、长安等电动化转型速度较快的车企。

不过,长城汽车也没有坐以待毙,在去年先后推出了全新哈弗H5哈弗枭龙系列、哈弗猛龙、魏牌高山及蓝山、坦克400 Hi4-T及500 Hi4-T等10余款新能源车型。这些新能源产品进入市场后,也为长城汽车贡献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长城汽车2023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25.64万辆,同比增长113.88%,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翻倍。有了新能源车助力,加上燃油车板块的强势表现,2023年长城汽车也实现了销量和经营业绩稳健增长。

去年长城汽车实现销量123万辆,同比增长15.85%,其中20万元以上车型销售22.58万辆,占比达18.36%,创历史新高,而单车平均收入14.14万元,同比提升1.20万元,创历史新高。这一单车售价数据在一众上市车企中已经处于头部位置,因为根据吉利汽车、长安汽车此前发布的财报,这两者的单车平均售价仍维持在10万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的收益也实现了翻倍增长,达到了536.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高达100.41%,同时单车平均售价也有所提升。通过这份成绩可以看出,长城汽车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正稳步提高。

所以从营收数据、利润数据、销量数据、单车平均售价数据等多个维度来看,长城汽车在竞争激烈的车市环境下,依然过得比较好,这是实力的最佳体现,也是说明了长城汽车在国内外汽车市场均有着较高的受欢迎度,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

盲目降价不可取

当然,虽然长城汽车的营收增长了,但是利润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2023年长城汽车归属于上市股东净利润70.22亿元,同比下降15.06%,同时车辆的毛利率也减少了0.64个百分点,减至18.73%。对此,长城汽车表示是由于同期汇率收益影响,2023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环比第三季度有所下降,主要系年终奖金计提所致。

在轱辘哥看来,其他车企对长城汽车造成的影响也不小。众所周知,从去年开始各大车企已经开打价格战,新车上市价格不断走低,同时车企还陆续推出购车优惠政策,甚至积极发展0首付、低首付等购车金融方案,这会对长城汽车的销量进行分流。

进入2024年,车市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无论是自主新能源车,还是合资燃油车,纷纷通过降价增配的方式来提升新车的性价比,以扩大自己的销量规模。相对其他车企而言,长城汽车参与价格战的积极度并不高,这也进一步削弱了车型市场竞争力。然而汽车市场的蛋糕是有限的,其他新车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意味着长城汽车在今年面临的考验将会更大。

但是凡事都有利弊,其他车企通过降低车型价格,那么不仅影响了品牌调性和高度,也背刺了老用户。而长城汽车坚持价值营销,尽管在短期内难以获得销量规模的大幅度提升,但是能够让购车用户买得放心,用得安心,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在坚持价值营销的同时,今年长城汽车也会不断通过研发新技术和扩大产品阵营,壮大市场竞争力。据悉2024年长城汽车将继续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深耕,在技术创新上加速投入,将更多创新成果应用到旗下车型。

车型布局方面,今年长城汽车会带来全新一代H9、改款枭龙MAX、新款拿铁、坦克700坦克800等车型,同时欧拉品牌也将在现有产品阵营的基础上推出A0级、A级、C级三款全新车型。而长城炮皮卡将会全面升级换代,以强化在高端皮卡市场的竞争力,加上长城与宝马的光束汽车也将到来,长城汽车在细分领域上能够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将有助长城汽车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业绩。

营收数据、单车平均售价等方面的数据迎来增长,说明了2023年长城汽车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加大投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利润有所下滑,但是通过更多创新性技术和新车型的入场,已经走上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4年汽车市场变幻莫测,坚持长期主义发展路线的长城汽车,也将不断加速智能新能源推进步伐,凭借新一轮的产品和技术攻势,2024年有望交出一份更好的业绩单。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