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永不过时,丰田将斥资700亿美元,加快全面电动化的计划?

汽车网评

17.6万阅读

2021-12-16

作者/编辑:原嘉烨

尽管电动车赢得了巨大的关注度,但汽车行业之间的“碳”竞争才刚拉开幕布。作为燃油车市场中坚力量的丰田,是全球最早布局新能源的龙头品牌,丰田一直在气候变暖、生物多样化减少、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前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并且深挖专属于自己的减碳战略。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的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资料。

12月14日,丰田召开了一场关于全面电动化战略发布会,而且这次是直接“show hand”,一点都没藏着掖着。据悉,在bZ4X的带领下,发布会现场一字排开16款纯电动车型,还表达出了最终目标是至2030年发布30款电动车型,在全球的乘用车和商用车全线拥有纯电动车型,全球销量达350万辆。这个举措瞬间让行业内外沸腾起来,致力实现“碳中和”的丰田汽车,再次在全面电动化进程上按下了“加速键”。

拨开迷雾,坚持推动多样化“碳中和车型”

在疫情和缺芯片的双重冲击下,不少品牌寻找到新的生机,让汽车市场重新洗牌。这时“双碳”目标的提出改变了汽车行业的主流发展,由于该目标是一项高度复杂、关联性广泛的全球化系统工程,车企都在产业趋势、产品结构与市场终端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谈及新能源的时候,相信大家都想从现有水平降为零,但目前零排放的只有EV和氢能源能做到,实现这个跨度和难度,需要用时间来堆砌。那么在这过程中,HEV与PHEV仍然会持续作出贡献。

所以丰田仍然站在努力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果车辆所需要的能源能够实现“碳中和”,则无论是采用什么方式作为动力总成,该车辆也能够是“碳中和车”。

随着“碳中和”与“碳达峰”的提出,全球车企需要重新思考接下来的发展之路。就以中国市场为例,今年11月份新能源车销量超过42万辆,渗透率达到19.47%。就连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这个巨大的变化,它代表着发展新能源汽车从过去以政策驱动为主,转向了市场驱动。

因此,汽车虽然有不同驱动形式,但根本目标还是实现“碳中和”。由于全球多个市场的能源供应结构并不相同,譬如印度、东南亚乃至中东等地区,它们并不适合通过BEV来实现“减碳”路径,HEV车型反而更符合当前市场。而在欧洲某些国家,风力、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逐渐成为它们的主要电力源,它们则能通过BEV车型实现快速“减碳”。

站在全球市场的维度来看,丰田致力推动多样化的“碳中和车型”,是为全球范围有需要的用户提供更多种能实现“碳中和”的选择。同时,能从全社会的范围来实现最高效的“碳中和”,也是其以全方位电动化的姿态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所做出的积极响应。

在纯电趋势下,丰田让用户有自己的选择权

在偌大的汽车市场中,中国的电气化速度可谓突飞猛进,在国家提出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的口号下,比亚迪杀出重围,蔚来、理想、小鹏的造车新势力席卷而来。以致于纯电动车型获得不少消费者的芳心,进阶成为购物车中的一员。在中国自主品牌大放异彩的时候,丰田才提出转型电动化的目标,这个入场时间是否有些晚了?

在这个疑问面前,丰田章男社长对纯电动汽车狂热潮中表达了自己的控诉,但没有明确是喜欢还是讨厌。仅抛出了丰田正在全方位努力的目标,即以TNGA架构为基础,不断改善,在氢燃料电池、油电混动和燃油等各个领域,让用户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

而中国市场明显是一块人人争夺的蛋糕,大多数汽车品牌会根据实际情况和用户需求制造出一款新车。基于这种考虑,丰田此前推出的5款bZ系列车型有三款是为中国专属打造的。就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丰田bZ纯电动专属系列完成了全球首发,寓意超越零排放的价值。10月29日,丰田公布了该系列首款车型bZ4X的详细信息,并且预计会在2022年中旬开始在中国、日本、美国、欧洲等市场上市销售。

不仅如此,未来9年间,丰田在全面电动化领域的投入将达700亿美元,而且BEV和其他全面电动化车型的 投资比例将是1:1。

此外,丰田也坚持车型产品多样化策略,为不同用户提供既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又实用的汽车产品。所以在发布会上,丰田将进一步扩充bZ系列产品阵容,在EV这个细分市场中寻找属于丰田的适用人群。

相较于EV的稳健,丰田在氢能源的举措更有先锋性,这也反驳了外界对丰田“保守”印象的言论。这一举措在同一命题上有多种求解方式,也能比竞争对手走得更广且更远。

汽车网评:能完成“大象转身”到“大象狂奔”的转变,得益于丰田的深厚底蕴

丰田提出的“碳中和”计划就如其造车理念一般,有计划地用混动、纯电、氢能源等多方面技术,注重做好每一个细节。在这次发布会上,我们能看出丰田章男社长提出的目标有一定的困难,最主要是留给丰田的时间不多了。

未来9年间,丰田全面电动化车型的全球销量需要从200万辆提升到350万辆,这大幅度的提升可以看出丰田的“急切”,但依靠其深厚的技术底蕴与品牌理念,还是有望实现此次发布会上所提出的目标。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