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特斯拉大幅降价后蔚来首次表态:对标BBA

在2021年的第一天,特斯拉大幅降价的新闻瞬间引爆了整个电动车行业。原本48至53万的特斯拉model Y在一夜之间降到了33至36万之间,平均降幅在16至14万左右,并且新车上市之后直接打七折。

特斯拉疯狂的降价也点燃了车友们的激情。据说,在公布降价消息的几天内,特斯拉在杭州、上海以及广州等地的线下实体店被挤爆,场面堪比苹果手机上市时的场景。而特斯拉的官网也因为访问量暴增导致系统卡滞,为此,特斯拉的官方人员还在微博上出面平息车友们的热情,并且解释网站出现问题的原因。

而特斯拉此次的降价,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蔚来,所以在特斯拉宣布降价后没多久,不少吃瓜群众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蔚来等品牌上面。当然,蔚来此次也没有让各位失望。在1月3日的蔚来二手车业务发布会上,其创始人李斌就对特斯拉降价问题给予了回应。据李斌称:特斯拉是想成为电动车界的大众福特,而蔚来坚守高端豪华的品牌定位。所以蔚来的定价应是对标奔驰宝马,奔驰宝马的燃油车卖多少钱,蔚来就卖同样的价格。

对标奔驰宝马是品牌定位?还是实属无奈?

在李斌的这番言论一经发表之后,便引来了各方的吐槽。由于之前在大部分人看来蔚来的定价普遍较高,而此时又要与奔驰宝马的燃油车一较高下,不禁让人怀疑:李斌何来的信心?

对标BBA的燃油车型,在小编看来,这几乎没可能。因为在过去任何一家新能源车企,即使对自己的产品再有信心,都不会拿燃油车做对比。而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更像是李斌在面对特斯拉大幅降价时给消费者吃的一颗“定心丸”。但燃油车市场与电动车市场向来都是“井水不犯河水”,并且两者之间的技术差距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而蔚来在过去连电动车市场都没有拿下,有谈何抗衡BBA的燃油车呢?

如今,大部分消费者相信在选择新能源产品的时候都会考虑哪个性价比更高,特斯拉早年在国人心目中形成的高端形象,也并不会随着降价就此消失。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在降价的头一天会如此火爆的原因,因为消费者没有把它当成电动车界的大众福特,特斯拉仍然特斯拉,依旧是这一领域的领头羊。只有蔚来把自己想象成能了够硬钢BBA燃油车的角色。

当然,这看上去有些“胯下海口”的言论其实并不能怪李斌,在小编看来,李斌这番话背后更多的是特斯拉降价后国产品牌的无奈。在特斯拉此次的大幅降价中,原本在40至50万价格区间内的蔚来ES8及ES6部分车型还能与特斯拉model X进行抗衡,但这下特斯拉直接将model X的价格下调至33至36万,就使得蔚来在40至50万这一价格区间内被孤立了出来。而在这次降价中毫无还手之力的蔚来,只能选择继续走自己的高端路线。

现实总是残酷的,降价意味着放弃市场

在特斯拉大幅度降价之后,人们开始关心起老对手蔚来何时降价。但遗憾的是,在1月3日的蔚来二手车业务发布会上,李斌明确表示蔚来不会有降价的可能,将依旧保持着高端市场的定位。其实纵观整个电动车市场,如果说特斯拉自降身价是为了赢得市场,那么蔚来似乎没这个降价的资本。因为就目前的局势来说,除了继续进军高端车市场,蔚来手里似乎也没什么看点了。而李斌貌似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并没有盲目跟随降价。

除了市场行情,在2020年第三季度的财报和排名似乎也能看出蔚来与特斯拉之间的差距。根据蔚来十一月份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我们不难看出,蔚来在2020第三季度的营收为45.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4%;而在亏损方面则达到了11.8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3.48%。而特斯拉在2020第三季度的总营收为87.71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净利润为3.31亿美元。可怕的是,在第三季度特斯拉几乎没有亏损。

而根据一份国外更加专业的数据表我们可以更明显地看出其中的差距。在这份市值排名表中,我们不难发现,蔚来汽车当前市值为634.6亿美元。虽然是全球第二大的纯电动车品牌,但特斯拉的市值则达到了4186亿美元,是蔚来汽车的整整6倍之多。所以在如此差距下,蔚来根本不可能像特斯拉那样通过降价来占领市场,只能高举着“走高端车市场”的旗帜一路向前。

汽车网评:特斯拉疯狂降价,造车新势力一片风平浪静

相比于特斯拉轰轰烈烈的降价,国产车企这边却并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乱了阵脚,反而显得十分淡定。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则是对特斯拉降价一事表示毫不担心,更是在微博中表示,特斯拉的降价对小鹏汽车没有影响,他们“甚至连电话会都没有开”。并且称特斯拉的降价也许只是一种营销方式而已。

当然,在这一片风平浪静的背后,小编认为特斯拉跳崖式的降价对造车新势力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只不过目前看来特斯拉对市场的影响只是暂时的,或者说这种影响并不严重。以至于各个新能源大佬们在得知特斯拉降价后纷纷给消费者们送上了一颗“定心丸”。

同时,在造车新势力一片风平浪静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品牌的崛起。从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到小鹏汽车的激光雷达,这些年新能源科技的发展让国产品牌从一个“追随者”变成了强有力的“竞争者”。当有外来品牌一次次的通过降价的方式对我们“卡脖子”的时候,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打一个漂亮的反击战。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