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吉利汽车这么“固执”,到底是盲目自信还是确有底气?

汽车网评

17.2万阅读

2020-07-07

作者/编辑:黄涛

吉利汽车在昨日公布了6月销量快报,从官方数据中,吉利汽车(包括领克品牌)6月总销量为110129辆,环比增长1%,同比增长20%左右。其中,SUV的总销量达到了70167辆,轿车总销量为37154辆。2020年前6个月,吉利汽车SUV车型累计销量为324061辆,轿车累计销量为197030辆。

据统计,自4月以来,吉利汽车销量持续正增长。1月到6月,总销量为530446辆,完成全年141万辆销量目标的38%,排名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1月到5月,市占率提升至6.88%,较去年提升0.53个百分点。在新能源领域,几何A、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及电气化产品,6月总销量为8750辆,环比增长约43%。

年度销量目标的38%,即将成为千万级自主品牌车企

虽说整体来看吉利汽车于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成绩优秀,同时还是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品牌销量第一,但是2020年已经过去一半,可吉利汽车到目前为止只完成了2020年141万辆销量目标的38%,而且在吉利管理层团队的决定下,依旧维持这个目标不变。

吉利这么“固执”的缘故,因为吉利汽车曾表示,尽管由于受突发疫情冲击,中国车市在今年第一季度受到严重影响,但集团销量已于第二季度强劲复苏。集团总销量从2020年第一季度取得按年约44%下跌至2020年第二季度取得按年约14%增长。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也说过 :“ 2020年下半年,吉利汽车将不畏严寒,苦练内功,深化变革,以用户为中心,化‘危’为‘机’,持续提升市占率,攻坚进军前三甲,全力以赴推动年度目标的实现。”

由此可见,虽然第一季度因为特殊时期的缘故而导致吉利汽车“起步缓慢”,但是在吉利汽车6月份销量的海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吉利汽车到目前累计销量已达960万辆,按目前的销量态势,小编预计应该再有4个月左右将迈入千万级阵营。这第二家累计销量突破千万级的自主品牌车企。

吉利帝豪系市场占有率强势,或再入销量前十榜

在6月的销量中,作出主要贡献的车型是吉利博越以及帝豪系列。其中吉利博越销量为20189辆,相比上年同期的13786辆,同比增幅达46.45%。作为一款已经上市了五年的自主品牌中型轿车而言,吉利博越的产品印象已经深入人心。

在我身边就有一位吉利博越的车主,据他的说法,这是他在同价位车型中的最优选。外观大气精致,内饰豪华空间舒适,最重要的是虽说搭载的1.8T发动机是三缸的形式,但是驾驶一年多下来并没有体会到所谓“三缸机发抖”的现象。

除了博越这一车型销量可观之外,价格门槛更低的帝豪系列有着更高的人气。作为自主品牌的代表车型之一,国内轿车销量十强榜常客的帝豪,吉利官方只公布了帝豪系的总销量,本月销量达到29329辆,而去年同期同口径的帝豪系销量是25448辆(含帝豪系新能源车型)其中,帝豪轿车销量为10410辆,同比增长15.25%。可以预计,帝豪或能够再次出现在在6月份轿车销量十强榜单中。

以自动驾驶为“开山镰刀”,走出“4.0全面架构体系造车时代”之路

早在6月末的时候,沃尔沃、极星、领克与自动驾驶公司Waymo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未来会将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搭载到一个出行专属的全新纯电车平台上,创造包括网约车服务在内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下半年,吉利将加快智能化技术落地。吉利方面表示,公司将完善L3智能驾驶的功能场景,攻克5G与V2X车路协同技术,保证亚运会L4无人驾驶项目落地,提高2.0电子架构的开发质量和效率;同时,加快推进新能源核心三电平台化工作,提高新能源产品在热防控、续航里程等方面的技术能力。

同样在6月上旬,吉利官方公布2020年将从3.0精品车时代迈入4.0全面架构体系造车时代,新时代将主要依托于CMA架构实现。到目前可知吉利还将在下半年推出2款4.0时代的全新产品。据悉,两款新车分别为A+级轿车Preface以及代号为KX11的5座SUV。至于这两款车型在下半年推出的时候吉利会不会在自动驾驶方面带给我们更多惊喜,值得拭目以待。

股价暴涨48%,是否意味着吉利汽车的品牌形象更深入人心

除了在车型布局以及“迈入4.0造车时代”之外,据浙江省证监局网站消息,6月30日其披露了吉利汽车的科创板上市辅导计划,预计7月底结束,吉利回归A股进入倒计时。多家券商发布研究报告称吉利汽车拟回归A股市场将利于其估值拔高,在科创板上市的估值会远高于目前。截止到今日上午,在近3个交易日中吉利汽车H股股价已暴涨48%。

最后

综合来看,吉利汽车上半年在2月、3月受疫情冲击销量表现严重异常,但其他几个月销量均在10万辆以上,后三个月表现强劲。随着“科技吉利4.0”的全面开启,以及下半年多款重要车型的相继上市,相信吉利将有机会完成原定年度目标,继续引领自主品牌向上进击。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