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中国车企开辟“第二战场”

钟叔驾道

16.5万阅读

2020-02-26

时逢小暑下南洋,马国狮城榴果香。

下南洋,中国车企开辟“第二战场”

  

随着国内车市日趋饱和,出海,成了多数品牌的共同选择。俄罗斯、中东、印度、南美、非洲,只要有商机的地方就能看到中国车企的身影。其中,紧邻的东南亚市场是最便捷的目的地。

截至目前,落户东南亚的中国汽车品牌已经有名爵、五菱、东风小康、吉利、长城等等,它们通过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力求在这块新兴市场上寻找一块立足之地。正如百余年前,无数中国劳工所希望的那样。

国内市场增长乏力,出海是最佳的选择

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滑7.5%和8.2%,跌幅更甚于2018年。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局面大概率会更加的艰难。

在市场整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首先承压的便是中国汽车品牌。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市场份额五年来首次跌破了40%,为39.2%。

僧多粥少的艰难处境让中国品牌不得不另寻生路,出海,是可以想到的最好的选择。

下南洋,中国车企开辟“第二战场”

  

近年来,多数中国品牌都启动了扬帆出海的大战略,通过整车出口、KD组装、布局海外生产基地等方式,将国内市场的压力进行适当分流。

2020年1月份,奇瑞集团共计销售新车5.31万辆,同比下降14%,但出口额环比增长1.2%,达8,957辆。长城汽车同样,新车销售8.03万辆,同比下滑28.16%,新车出口4,442辆,同比增长18.36%。

成绩最好的是上汽。2019年,上汽集团整车出口及海外销售新车35万辆,同比增长26%,占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33%。其中,在名爵品牌2019年29.8万总销量里,有近一半(13.9万辆)是海外市场的贡献。

下南洋,中国车企开辟“第二战场”

  

虽然到目前为止,海外市场为中国品牌带来的贡献仍十分有限,但这是不会逆转的趋势。尤其今年这场蔓延至全国的新冠疫情,让企业更加意识到分散风险的重要性。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企业本身从经济体量和企业能力各方面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有条件进行海外布局,疫情发生也使企业需要多元化布局,以实现分散风险和全面发展。”

东南亚市场潜力巨大,但挑战也大

当前,全球经济都陷入了泥沼。美国制造业指数跌至10年来的最低点,欧洲市场自身难保,脱欧让英国面临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风险,德国制造业持续疲软。与之相对,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下南洋,中国车企开辟“第二战场”

  

据世界银行此前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经合组织发展中心的一份报告也认为,该地区稳定的劳动力市场和海外投资有效促进了内需,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出口放缓。

资料显示,东南亚人口超过6亿,且年轻劳动力超过50%。2017年,东南亚地区11国GDP合计2.72万亿美元,人均GDP 4214美元。千人拥车率44辆,与中国相距甚远,但也充分说明东南亚市场有着巨大增长潜力。

下南洋,中国车企开辟“第二战场”

  

机会的另一面是挑战。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布局东南亚市场,要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于日系。

有数据显示,日系车占据了东南亚市场75%的份额。此外,马来西亚本土品牌(如宝腾等)占据10.3%,欧美品牌占比8.7%,韩国车占比3.2%。中国品牌的份额极低,仅0.2%。

以泰国市场为例,2019年,泰国新车总销量为104万辆。其中丰田占了31.98万辆,五十铃17.79万辆,本田12.87万辆,加上日产、三菱、马自达、铃木等等,日系车在泰市场份额高达90%。

显而易见,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市场将要面临的局面和印度十分类似,想要在以“经济省油”而著称的日系车“嘴里夺食”,难度可想而知。

下南洋,中国车企开辟“第二战场”

  

日本企业在东南亚市场深耕超过半个世纪,无论口碑、网点、本土化程度都大大超过了中国车企。并且,与日系车更加成熟的技术相比,中国车质量问题偏多,且极低的二手车价格,也让中国品牌难以充分发挥出价格优势。

有分析师表示:“(中国品牌)想要获得本地市场的完全信任,一定是一个曲折而不断进取的过程。”中国品牌大规模占据东南亚市场至少要五到七年,到那时,占有率有可能达到20%。

相关组织预估,到2022年,东南亚汽车销量有望达到465万辆。

从上汽到长城,中国品牌开启“团战”

最早看上东南亚市场的是上汽。2005年6月份,时任上汽总裁陈虹提出了对进军东南亚市场的期望。但其后,上汽在与通用之间就投产车型的“品牌”问题始终达不成一致。后面七年里,双方经过一系列波折分合,最终在东南亚战略上“分道扬镳”。

下南洋,中国车企开辟“第二战场”

  

2012年,上汽集团宣布与泰国正大集团按照51:49的股比建厂,生产和销售专为东南亚市场开发的MG品牌右舵车型。2019年,名爵在泰国市场的销量接近2.5万辆,超过铃木成为泰国第八大汽车品牌,市场份额接近2.5%。

2017年6月,吉利通过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9%股权的方式,开启进军东南亚的市场战略。在吉利汽车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下,宝腾汽车2019年累计销售新车100,821辆,同比增长55.7%。

下南洋,中国车企开辟“第二战场”

  

2017年7月,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分公司正式投入运营。截至2019年年中,上汽通用五菱已在印尼建立了超过100家销售网点,销售新车3万余台,总销量升至印尼乘用车销量排名的第六位。

2018年4月,东风汽车在印尼推出东风小康品牌,并将风光580正式投放印尼市场。

2020年2月17日,长城汽车宣布收购通用泰国罗勇府工厂,该收购预计将于2020年底前完成。

下南洋,中国车企开辟“第二战场”

  

至此,国内销量最好的两家中国汽车品牌都在东南亚市场完成了落子。

钟述

的确,对于吉利长城们来说,想要在东南亚市场动日系车的奶酪并不容易。但事实上,这种局面日系车也曾经面临过。

二战前后,东南亚市场是欧美品牌的天下,尤其福特和通用,挟着美军“拯救者”的极佳好感度而在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满街跑。后来,日系车正是采取我们熟悉的价格战而在东南亚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在马来西亚,当地人一度戏称日本车为“米洛锡”,即用回收的锡罐头做的车,形容皮薄价廉,禁不起磕碰。

从第一批日本车上世纪50年代末进入,到70年代末逐渐形成垄断,日系品牌用了足足20余年才将东南亚市场的主导权彻底抢过来。因此,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想要在东南亚市场有所作为,除了要不断夯实内功,还要耐得住寂寞。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