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传统车企,立足于新势力” 在广汽埃安Aion LX感受到智能底蕴

汽车网评

17.6万阅读

2021-01-19

作者/编辑:欧克西

我们国家在去年明确“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企业涌入了“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目前已经公布的有:吉利汽车与百度联手;长安、华为、宁德时代的三角联盟;上汽集团与阿里集团的智己汽车成立。相比五年前层出不穷的“骗补新势力”,这些巨头联手传统车企进军新能源赛道,无疑是看上了以蔚来、理想、小鹏汽车为首的新势力头部品牌们完成美股上市后,以几倍、乃至几十倍的股价暴涨跨度。

而在新能源领域耕耘多年的“广汽新能源”现已独立后更名的——广汽埃安,则没有掺乎进资本企业与传统车企的游戏。确实,上述的互联网巨头企业虽然财大气粗,但若是他们盲目入局,也难免会因为从零起步而在技术、产品、资金、市场运营等方面被卡住步子。

不过我们熟悉的传统车企品牌们,也同样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开发进度也在制约着他们从“纯电汽车”迈向“纯电智能汽车”的发展。因此,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大厂之间的合作,可以看作是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精妙配合。在知晓这些原因之后,再回过头审视现今的广汽埃安,起码在互联网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开发上,确实不需要和互联网巨头们“混在一起”。

广汽埃安Aion LX的先人一步

无论股价暴涨多少倍,产品才是积累市场认可度和消费者基础的基石。在现今大部分传统车企都在头疼的互联网智能领域上,在广汽埃安的产品中就有搭载“ADiGO 3.0自动驾驶系统”的广汽埃安Aion LX和广汽埃安Aion V 。

在实际体验中,这套达到“L3级自动驾驶系统“的ADiGO 3.0,已经可以通过毫米波雷达与前车保持车距并自动跟车,再通过视觉雷达收集路面信息调整方向,以达成全速域巡航。整个体验下来,即使路面有一定曲度,车辆都可始终保持在车道内,跟车距离也有多档可调。此外联合车载高精地图的配合,才算是完整地组成了ADiGO 3.0自动驾驶系统。

毕竟无论车载传感器有多精确,车辆的“视觉”距离都是有限的,如果仅通过设备接收实时路面信息再进行判断,很容易出现来不及处理的车况。而高精地图的厘米级定位,不仅可帮助车辆感知到每条车道的曲率、坡度、航向以及侧倾等,更重要是能够使车辆“大脑”提前获取前方1公里的车况,并提前做出判断。

而车辆搭载高精地图后,对网络有着较高的要求,而5G的传输速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搭载了5G后,车辆网络的传输速率可达到20Gb/s,超过4G百倍;传输延时仅为4G的1/50,保证车辆的实时通讯;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万个终端/平方公里,实现车连万物。同时5G也为未来V2X的布局打下了基础,车路协同的关键就是能够与万物互联,实时传输,5G可谓是L4级别自动驾驶的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驾驶质感

相比造车新势力用真金白银“学”回来的配置用料,广汽埃安有着他们无法媲美的优势,就是过去几年间一直被重视的纯电驾驶质感。更大的瞬时扭矩、更突兀的G值加速、更静谧的NVH表现,是纯电动车型相较燃油车的优势,而在广汽埃安Aion LX上,其综合了传统燃油车的舒适和纯电动车型的性能,展现出作为传统车企在产品上的底蕴。

至于如何判定一款纯电汽车驾驶质感是否出色,除了能够理解品牌本身想要在产品上表达的理解以及调教之外,驾驶者能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姿势”,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比重。在手中的这辆广汽埃安 AionLX 80+L3上,拥有ECO、NORMAL和SPORT三种常规的驾驶模式,在续航充裕的情况下,“NORMAL模式”是最符合我驾驶习惯的“姿势”。

在这款双电机、650Km续航、408Ps、300kW、700N·m的广汽埃安Aion LX上,随着加速踏板在循序渐进地踩踏下,并没有体现出太过突兀的加速G值。相比同级别竞品而言,广汽埃安Aion LX的加速感受更像是燃油车中的大排量发动机,在从容优雅的状态输出着我需要的动力状态。

在开上城市快速路之后,夯实的动力储备让其在中段的提速中更加畅快。在SPORT模式中的广汽埃安Aion LX,彻底爆发出自己的最大输出动力,只消对加速踏板轻轻挑逗,车身姿态中明显的闯劲和前伏姿态,都在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广汽埃安Aion LX可以是温润的城市纯电SUV,也可以是道路中最快的“蓝光”。

汽车网评:对广汽埃安的期许

石墨烯电池、1000km续航、“8分钟”充电等关键词,近期都让广汽埃安在汽车圈内引发了轩然大波。相比特斯拉和赴美上市的蔚来、小鹏等新势力汽车品牌,尚未上市却已独立的广汽埃安,在近期以接二连三的产业动作影响着母公司广汽集团的股价波动。

然引起问题核心的关键点,是部分标题党媒体为了流量撰写的不实理解,和我们对于自主品牌研发能力的不自信。只是这种不自信的背后,也体现出我们大部分人的希望,希望不用太久,电池技术能有质的突破,用颠覆性的安全、容量、成本、充电速度、电桩建设等方面的进步,从而彻底消除续航焦虑。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