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贵的面霜,才能抚平我买不起奔驰的忧桑

驾仕派

9490阅读

2019-04-02

 

我想你一定以为我会甩过来一张化妆品品牌和汽车品牌相类比的图。

 

▲网络截图,侵删。

然而并不是。化妆品和奢侈品品牌,与汽车品牌类比也不是没可能,只是本篇想从更深度的层次来探讨一下当下的消费趋势。

键盘上分析各种效应,不如实际走访来得真实。于是,我用了一下午,专门去逛了一趟化妆品专柜。

踩点地址位于三亚海棠湾的国际免税购物中心。化妆品品牌,占据了这里整整一栋楼的接近两层。由于化妆品免税后优惠幅度很大,且不像服饰那样过季打折(免税服饰的价格往往比正常买打折或是活动时的价格还要高),更重要的是,化妆品单价便宜,两百块,随随便便买大牌。

 

▲随便感受一下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化妆品区的气氛,网络随便找的网友这几天拍的图,侵删。

因此,化妆品区是这里人气最旺的区域,没有之一。

观察下来,更有意思的现象是,化妆品区域呈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有的品牌门可罗雀,有的品牌人满为患。

人群多寡指数,和品牌日常投放广告的指数,完全成正比。

雅诗兰黛,兰蔻这类主流品牌广告大户,结账排队的人数明显很多。此外,香奈儿,迪奥的专柜面积不大,人流量也巨大。

哪些专柜人少呢?最典型是雅顿。伊丽莎白雅顿,美国护肤品牌,广受众多配方师和洗化专业人士推荐。人少到什么程度呢?我在里面逛了起码十分钟,都没有一个人进来哦……免税价格其实还算给力,套装性价比无敌,但是最好的经典产品黄金面部胶囊全线缺货,让我这种真心想买的人也下不去手。

另一个品牌倩碧,属于营销投入还可以的了,但相比而言还是存在感偏弱,反馈在柜内人流量上,满打满算也就是流量大户们的一半。

以上两个都是美国品牌,而且是在配方方面公认都比较良心的了,至少在产品力层面,几十年的积淀不会逊于欧洲流量大牌。其中,雅顿是产品线太短,营销基本等同于无,所以扑街;倩碧隶属于雅诗兰黛集团,但相比而言,流量不及雅诗兰黛。在产品线上也不逊于欧洲品牌,无奈在营销方面投入不够,加上偏工科的品牌调性不能触动大多数女性的神经,因此,终端表现也明显不如同档次流量品牌。

 

▲倩碧和雅诗兰黛其实是一家的,相较而言,倩碧更理工科一些,个人评价,东西不错,但给人的购买欲不强……

有趣的是,高端贵妇品牌至少在我的踩点时段中,没有表现出什么狂热,甚至有些冷清。其实免税对于贵妇品牌来说,省下的银子会更多。比如La Mer因为产品线很短,本身柜台也不大,但爆棚的情况是没有的,just so so的感觉。

我看了价格来推算,是因为相比首都机场或浦东机场的日上免锐店以及国外的卖场,海棠湾免税中心的价格并不具备优势。贵妇品牌的客群出国的比例更大,因此会选择在国外或是机场免税店购买。

我在踩点之后,得出以下结论:

1,在化妆品领域,投入和产出成正比。人们更愿意去购买那些曝光率高的品牌。

 

▲打开微博,雅诗兰黛告诉你要宠爱自己;打开美图秀秀,兰蔻则教你做人。

2,欧洲品牌普遍更受欢迎,它们成功的重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产品线非常丰富,便宜到两百块的口红,贵到千元面霜,应有尽有。尤其是阿玛尼,迪奥,香奈儿这些品牌,包包衣服抢钱还不够,连口红粉底钱都不放过。第二点是营销投入巨大,从朋友圈广告到央视,从爱奇艺电视剧前面的贴片到飞机上的杂志,可以说是全面覆盖无孔不入。尤其是推了一款新品,简直都是颠覆行业般的热炒(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配方上来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突破……),存在感爆棚。

 

▲阿玛尼官微首页,置顶+封面,权力粉底液启动霸屏模式。

3,产品本身的配方价值,则是最不受关注的地方。典型代表是伊丽莎白雅顿。流量品牌的打法它一个也没有,光凭产品本身打天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当然,拳头产品在柜上的全面缺货这样的骚操作也是没法评价,可能,只是我去的时候刚好缺货吧。

 

▲雅顿的微博在两年前已停更,粉丝量……比驾仕派还少。然后我错了,竟然也是出过彩妆的,扑街+1。

4,高端护肤品由于购买渠道的原因,并不一定会在柜上实现爆款效应。但以我在日上的经验来看,贵妇品牌的消费人流量总体占比和海棠湾差不多,也许可以这样说,高端贵价品牌本身的消费者有限,即使它们各自在中国销量不断突破新高,但总体容量有限,而不可能像主流品牌那样人满为患。

这四点和汽车消费,从很多方面来看,却有非常有趣的相似之处——

1,也就是口碑效应。人们更愿意去购买那些销量排名前列的车,曝光度高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市场份额。

2,高端品牌抢钱能力太强了,化妆品绝壁是他们的利润奶牛。它们采取的手段也很简单,那就是尽量拉长产品线,降低入门门槛,并且在营销上作出毫不吝啬的极大投入——连我老公都知道阿玛尼推了一款粉底,who care它到底好不好用?那些说奔驰卖标的,可以想想这个逻辑:标,不是一天养成的。

3,有趣了。产品配方是终端消费者最不看重的一点。你不能强求每个女人都搞懂SLS和APG(洁面产品中的两种成分)有什么区别。如果仅靠神经酰胺(公认皮肤修复最有效的成分之一,伊丽莎白雅顿是最早使用神经酰胺的公司之一,有很多神经酰胺的专利和产品)这样的成分就能够大量揽客的话,十佳发动机也理应受人追捧啊。然而事实没有那么简单,雅顿的冷遇说明了一切,产品线和营销的薄弱说到底是没有搞懂消费者,当然,人家就愿意做个静静看流量装清高的小众品牌就当我没说。

但是放在汽车这样投入巨大供应链巨长的行业,你造了一款自认为产品力巨牛的车却卖不出去,自己心里能没点儿数么?专业人士人人说好,没用。一定要记住,那些用钞票投票的,都是看都不看(反正看了也看不懂)配方表的大大们。

4,真正的贵价高端,打法是可进可退的。比如2的路子它们其实一样也没落下。没有去刻意拓展产品线,取决于上头如何定位这个品牌,比如雅诗兰黛集团就不会让La Mer去做彩妆,因为并无必要(尽管它也按耐不住割韭菜的寂寞推出了润唇膏呀)。这就像保时捷,不跟主流打不是因为没能力,而是因为没必要。贵价品牌放下身段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乔治阿玛尼之类奢侈品牌直接跨界竞争的就是这么牛,因为它不涉及化妆品出身的品牌放下身段的风险,欧莱雅集团运营能力真心棒棒哒)。高端品牌受众固然有限,但它看重的是高溢价能力和持续增长力。一句话,反正太多人买就不值钱了。

归结到当下经济形势,贫富差距的增大,注定令消费市场都不会太好过。但这也是相对的,至少在化妆品领域,我会乐观看涨。

毕竟,随着生活压力加大,我们需要更好的面霜来抚平愁容上的皱纹。

这时就牵涉到最重要的一点,配方表上无法看到的心理因素。

为什么大牌更受欢迎?它们配方其实并没有值回票价,女人们也很明白,掏出去的软妹币大部分还是用在了广告中的流量明星身上。但不要以为女人都是傻子,因为女人们更懂得,为大牌买单、为流量明星买单本身在心理层面所带来的愉悦:我用了和范冰冰同款的千元面霜,明早起来一定会美美哒。

请问:抱有这样的心理入睡,相比“穷逼如我,只能用十块钱的面霜”入睡,从内分泌所带来的作用来看,谁会更利于美容?

医学告诉我们,化工配方在护肤方面的作用不及50%,另外一大半的关键,在于内分泌。

这就大抵相当于开一台豪华品牌车型,内心的愉悦至少在产品本身加成100马力一样。很多品牌在产品力上下功夫,甚至在价格上努力做到够低够亲民,忽视了这份拥有后的愉悦,令它变成一种“凑合”。

营销有多重要,品牌力有多重要,我想,在这场陪我“云逛街”的经历之后,大家心里会有更明确的答案。

文|赵小查

图|网络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

驾仕派

驾仕派